投行

更新于:2016-02-09  星期二已有 人阅读 信源:吴洪鹏字数统计:4092字

  国际上的投行,对应的概念,也许是券商,也许是券商+基金+信托等等,概况而言,是融资、投资及大财富管理。IPO、再融资和M&A业务,是传统国际投行的传统核心业务。而投行,是券商的一个部门,而且对大部分本土券商而言,是一个只赚名声不怎么赚利的部门。

  在投行里面,IPO和再融资业务是重中之重,而每当IPO受限时,M&A就会被各本土投行隆而重之地重视,但除了几个确实把这个业务从战略高度上抓的少数本土投行外,大部分本土投行只是将M&A视为IPO歉收时的帮补而已,一旦IPO正常化,将一切如故。而至于其他国际投行的业务,本土投行往往受制于部门协作而难以实施。

  一个完整的本土投行项目,基本由“三承”组成:承揽、承做和承销。

  承揽是源头,承做是过程,承销是结果。承揽和承销需要各类资源,是只有少数人能干且能干好的活。承做,往好听里说,是专业性最强的一环,是投行人员作为专业人士的最佳体现;往现实里说,则是最苦的一环,但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一环。

  由此,确定了“三承”的人员构成(仅针对80%的本土中小投行而言,某金、某信等已向国际投行靠拢的本土大投行,或不符合下文所述)。

  1、承揽,主要由投行团队领导负责。

  能当上团队领导的,自然已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监管资源和客户资源都掌握不少。如果口碑还不错,那在承揽上更加是如虎添翼。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凭个人魅力去争取项目是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同行的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是客户也越来越精明,既看投行牌子,又看实际经办人员资历水平。因此,对承揽人员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

  资源还是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还得擅长和客户的各色管理人员搞好关系,不但要业务上能帮上忙,最好是客户的一些生活琐事也能帮上忙(曾有报导,某投行能帮助客户老板解决小孩的在京教育问题)。专业水平对承揽人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各种高上洋技艺,单以运动来说,10多年前是保龄球,5-10年前是网球,5年前至今是高尔夫,或许今后是马术和射击,各位有志于承揽工作的同行,有空看看美剧港剧,或许能未雨绸缪。

  以上这些还都是争取项目的合法途径,至于灰色的,前段时间某边陲省份官员落马牵出的投行人员案例,大家可自行领悟。

  故此,承揽者,如是土根出身,行业经验必然相当资深,而且也只是10多年前是土根,目前绝不土根;年轻的承揽者,十之八九是各类二代。在本土投行(其实估计全球投行也如是),很难有年轻的土根能成为成功的承揽者。

  2、先跳过承做,简单说说承销。

  现在投行,承销工作基本都由资本市场部来完成了,但投行项目人员,也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找各种关系,盖因发行价高1分钱,奖金也会多不少。哪些人有成为优秀承销人员的潜质呢?资源优势者当然可以,但这一环节,资源门槛没承揽高,据我观察,这与买方机构主事者的年龄与一般资深投行人员年龄接近,爱好也差不多有关,只要你肯磨,总有切入口。

  如果你的同学朋友圈中有买方机构主事人或接近主事人的,或者你以前是卖方研究员的,到投行从事承销工作将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拥有将一个买方好朋友变成两个,再四个、八个的能力(或许还有脸皮),那可以在承销中独当一面了。最后,如果你和买方朋友们建立了愿意给出好价格的交情,那就是承销团队领导了。

  3、终于要说说最苦一环了,承做。

  承做最苦,源自于它的最易被替代。但最易被替代,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入行门槛最低。你可以无资源,可以不长袖善舞,如果你没啥追求,甚至可以不太熟悉投行相关法律,文字功底也不主动磨练,只管着自己会计审计那一亩三分地,只要你肯干,都可以在本土投行找份工作(当然,在教育大爆炸的大背景下,211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最好是硕士,是进本土投行的敲门砖了,有行业多年经验的另计)。

  投行招聘承做人员,往往要求应聘者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商(这都是高上洋的HR说法,通俗的说法,是螺丝钉精神和老黄牛精神)。确实,一个团队,可能同时开展几个项目,出差条件有好有差,项目进度有快有慢,奖金分发有前有后,如果没有这两种精神,你郁闷,同事不高兴,领导不满意。因此,积极、合作、任劳任怨,最重要是会自我解嘲,用现时流行的话说就是充满正能量,是投行承做人员应有的素质。

  但团队领导也应注意及时换血,如果一个投行团队主体承做人员维持了4、5年没变化,那这个团队基本已暮气沉沉,特别是如果这个团队这4、5年业绩不错,大家都奖金丰厚,那主动换血或者被动换血,是必然出现的事情,盖因承做是个青春饭,在证监会日益严格的今天,更是个危险的青春饭,如果前几年的奖金已令承做人员暂时无后顾之忧,消极怠工是非常正常的。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不具备往承揽承销去的资源和能力,又不幸地家庭经济压力大,不能随时来一段“想走就走的旅行”的,那恭喜你,你将是不少投行团队领导喜欢的承做人员,赶紧投简历去。

  无论是从事承揽、承销还是承做,责任心都应该是投行人员最重要的品质。责任心,不光是工作尽职尽责,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且是善于承担责任,承担自己岗位该承担的责任。

  有些时候,对某些问题的判断,客户并不仅仅需要中介人员思虑周到,考虑到各种风险,更重要的是要中介人员在考虑这些风险后,仍能给出明确的建议。面面俱到,说法圆滑,固然是能保护自己,但长此下去,客户也不会十分满意。

  说到保代的角色,其实我所知有限,因为不入流,呵呵。下文很多只是我个人的观察,不一定准确,大家聊当一看。

  一般媒体常报道的“保代沦为签字机器、转会狂人”,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据我观察到的情况,签字机器和转会狂人的保代是有,但只是极少数人,代表不了这个阶层。大部分的保代,都是勤勤恳恳工作,为资本市场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前一篇谈“三承”的时候,没怎么提及保代从中扮演的角色,其实,在承揽、承做和承销中,保代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承做过程中,保代更是起主导作用。毕竟,和监管层沟通、上发审会、路演推介、上市后的持续督导等工作,都必须由保代牵头并签字负责(至少法规是这样明确规定的)。

  在目前的保代构成中,除了少数保代外,大部分保代均是承做出身,这也是我一直认为保荐制度最大的社会优点,也是最大的社会示范作用,就是让草根阶层有了凭努力学习而获得晋升的相对平等机会,也让专业人士获得了凭专业走向中产的机会(高考亦然。虽然高考制度有种种不是,但如果没有了高考,更是普通老百姓的悲哀)。而成为保代之后,由于各人的兴趣、抱负、所处平台、对投行的领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角色的转变,走向了不一样的投行之路。

  1、很少数的保代,在成功保荐了几个项目之后,毅然放弃制度溢价和资格保护,跳出狭义投行范畴,走向大投行之路。这类保代,无论角色转换成功与否,是否能复制保代时期的成功,在我看来,他们都显示出超出同侪的前瞻眼光和勇气,值得敬佩和学习。

  2、也有很少数的保代,天生洒脱,不喜约束,追求“位高钱多权轻责任少”,于是流动性很强,有的甚至喜欢到刚好只有4个(甚至不够4个)的保荐机构去,享受优厚待遇的同时,享受生活,跳出投行之苦,超然超脱。这类保代,令人羡慕。

  3、部分保代,在成功保荐了几个项目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口碑,慢慢走向了管理岗位,即成为团队负责人乃至投行领导。他们总是精力充沛,热爱工作,闲不下来,一年到头全国地飞,不是在机场,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作为他们的下属,你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会成长得很快,但也会很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拿项目的能力很强,却恰恰是下属的一个悲哀,因为下属基本上只能不断地承做,奖金可能获得不少,但职业生涯却得不到很好的规划,要上一个台阶,很可能只能放弃投行,转行而去。

  当然,这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下属可能干活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成功的很少,劳而无功。对这类保代,同行普遍是敬重,也许也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弦绷得太紧易断,学会休息,集中精力出精品,为下属的职业生涯考虑更多点,可能是这类保代要学会的一课。

  4、大部分的保代,还是现场承做人员的角色。当然,资历深点的保代,是可以只在现场负责和客户沟通,把握重要问题,改改文件,而无需亲自撰写第一版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在一个地方长期待着,而且,这类保代普遍有谨慎的特点,而且一直有“成功,我才刚起步”的想法,于是随着证监会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化的项目要求,他们也不放心不在现场坐镇。

  这部分保代,赚的真是辛苦钱,但也是真真正正的制度红利钱。对他们来说,不是不想走向承揽乃至管理岗位,但由于所处平台、个人资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能成功承揽到项目基本是靠偶遇。厚积薄发,终有一日龙穿凤,是他们的期盼。

  我本人,向1努力,做梦是2,现实是4,哈哈!

  随着证监会制度的变迁,保代们都认识到无论接不接受,已运行了十年的保荐制度必然会面临变革:红利,是越来越少了,乃至没有;责任,是越来越重了,乃至终身禁入。是积极转型还是被动接受,相信很多同行都在考虑。而作为政策制订者,如何修订出既能更好督促保代尽责,但也能激励保代履责的制度,也在考验着监管层,毕竟“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政策,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除良币”。

  另外,监管层在对签字人员严厉处罚的同时,却没法对没有签字、但却可能是实际做局者的幕后人士进行处罚,是否真正体现了三公原则呢?

  尽管红利已越来越少,但很多投行人员还是始终坚持不懈要考这个试,因为普遍认为,越是获得资格的人多,要在这行发展,你就越是必须得有资格。至于失去了制度溢价的红利,也只能感叹运气,或者吐槽“这就是,而在,干什么都得赶早,就如同赴港产子、留学移民一样!”

  为此,他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还在努力看书,精神可嘉!但他们也可认识到,保代资格远不是投行的全部,投行还有远比保代资格更出彩的体现,就如同几位微博达人阿毛哥、黑先生和小艳红,虽然他们不是保代,但他们体现出来的对投行的理解,我认为比更多保代(起码比我本人)更能称得上是“投资银行家”!

标签

版权声明: 所有注明”信源:租賃視界“的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租賃視界”。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本网站所载文章系出于非营利、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