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会计讲故事──持续经营

更新于:2016-02-09  星期二已有 人阅读 信源:财务观 知乎专栏字数统计:1293字

持续经营也是会计四大假设之一(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持续经营的基本概念是假定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一如既往的继续运营下去,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

它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一旦持续经营的假设不再成立,整个资产负债表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

有一条很基础的会计制度,要求将价值2000元以上且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有形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在以后的时间内进行折旧。为什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呢?

从经营者角度(财务管理的角度),一次性付款1000万购买了一条生产线。这钱一次性就付清了,以后靠它生产出的产品赚钱。能修则修,能补则补,能用多久用多久。用得越久,赚得越多。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来编制财务报表,那么购买产线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巨额亏损,后面则是持续盈利。如果这家公司持续5年每年都购买一条产线,在财务报表上就是连续5年的持续亏损。然而实际上这家公司产能提升了5倍,盈利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与财报相左。

为“熨平”盈利,或者为了让财报的阴晴能够与企业的阴晴同步,会计上发明了一个假设,叫“持续经营”。会计假设企业会无限期运营下去,就可以把这1000万的一次性支出,平摊到以后的20年里去。这样不论企业只买一条产线,还是连续5年每年买一条产线,每条产线每年都只有50万成本。企业的盈利状况被“熨平”了,没有了大起大落;大幅度扩张产线也不会带来尴尬的连续巨亏了(是不是有点操纵的味道?)。

在资产期末计价的时候,同样可以看到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子。

固定资产在期末的时候,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也就是要求在期末的时候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余值调整到最保守的那个值。这个过程分两个步骤走:(一)取销售净价和该固定资产带来的未来净现金流的现值两者中较高者;(二)取(一)的结果和目前固定资产账面余值中较低者。这里的步骤(一),即反映了该项资产是否持续经营的两面。销售净价,即假设该资产不再继续运营;未来净现金流的现值,即假设该资产继续运营。

扩展开来看,任意一项单项支出金额较大、受益期间较长的支出,都可以利用持续经营的假设,确认为资产,从而减少费用。比如饱受热议的“开发支出资本化”。可以参见我在另外两个问题下的讨论:乐视网全年 1.16 亿元的开发支出 82% 都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是不是正当的做法?,很多互联网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研发支出是计入营运费用,而非资产吗?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持续经营假设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凡是编制财务报表,就要遵循持续经营假设。除非该企业不再具备持续经营的条件。一般来讲,出现以下情况,就不再适用持续经营假设:1、企业当期已在进行清算或者停止营业;2、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者停止营业;3、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

不再采用持续经营假设的财务报表,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将发生重大转变。资产和负债将转变为以销售净价和现时义务为计价基础,从而财务报表与持续经营报表假设相比面目全非。

标签

版权声明: 所有注明”信源:租賃視界“的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租賃視界”。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本网站所载文章系出于非营利、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