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的性质

更新于:2016-02-09  星期二已有 人阅读 作者:李欢字数统计:2292字

债务在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大部分人几乎每天都和债务打交道:把钱存到了银行、消费时使用信用卡、负担房屋贷款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有些人日常工作也都需要和债务打交道,比如笔者作为一个债券交易和资产管理业者,几乎每天工作处理的对象就是债务。

从业近十年了,前些天突然想:债务是什么?债务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乍一想还真答不上来。毕竟,对于债务这么普遍的事物,教科书里也鲜有非常清晰的论述。但摸爬滚打多年,对债务的属性也有一些直观的认识,不妨总结一番。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后一个问题:债务的性质。

对于前一个问题,先不做更是深入的讨论,暂且按照度娘(百度)的说法,债务指债权人向债务人提供资金,以获得利息及债务人承诺在未来某一约定日期偿还这些资金。

俗话说,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按照定义,从形式上说,债务是刚性的。责任主体在约定日期往往要无条件地偿付本金和固定比例的利息。但为了生息和盈利,责任主体利用自有权益和取得的债务,形成资产,且资产往往体现为产能或库存。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右上边的债务总是刚性的,其偿付依赖于右下边权益提供的保护。可左边资产的价值,则可能高度波动;一旦资产大幅度贬值,贬值幅度超过了权益的价值,则刚性的债务失去了保护,形成资不抵债的局面,即可判定责任主体破产、债务违约。

现实中的债务关系,则要复杂得多。债务的价值当然很清晰,但对应的资产的价值却不易衡量。这些资产往往流动性较低,根本没有公允的市场报价;即便有成交也可能因规模过小而不具有代表性。此外,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和出售的紧迫程度有关:在可以从容出售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售则可变现价值可能很低。此外,资产的价值是未来的函数,然而对未来的事情,我们很难把握。资产可能目前的变现价值较低,但未来可能很快能够大幅升值,或者继续贬值。资产究竟价值几何,或者说对应的债务质量究竟如何,往往企业主自己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处于信息劣势的债权人了。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资产质量下降时,很难判断一个债务责任主体是否资不抵债,尤其难以区分一个债务责任主体在临界状态时究竟是面临流动性危机,还是资不抵债的债务危机。

对于债权人(典型的是债权银行)而言,难以判断但却不得不做出判断。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资产质量下降时,债权人面临艰难的决策:是到期甚至提前收回贷款还是继续甚至增加贷款?毋庸置疑的是,一旦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则将面临高昂的破产成本。选择前者,债权人将很可能要分担破产成本,立即兑现部分损失,吃“眼前亏”;此外,还要承担来自客户、企业等各方的压力,冒损失声誉的风险。而选择后者,则是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裸奔,赌对了还好,一旦赌错,则反而错失时机、扩大损失。

值得强调的是,债务资产质量是个非常复杂、非常动态概念,具有非常显着自我实现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有些债务只要能够借新还旧,就有可能能够东山再起,王者归来;反之,一旦债权人纷纷抽贷,则望峰息心,陷入“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境遇。这就为机会主义留下了深厚的土壤。

如果用一个字总结债务质量的判断和相应的决策,那就是:难!但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承认这种难度,几乎立即就能得出洞见:债务质量内在地具有不透明性,我们几乎总是无法准确衡量债务的质量。

既然无法准确衡量,那么是向上偏离,还是向下偏离,又或是随机地偏离呢?也许查理芒格转述的一个故事对我们入手这一问题有所启示:一次我看到有人在卖钓鱼钩,感到很奇怪,就问,“怎么会有紫色和绿色的卖呢?鱼难道会更容易上钩么?”商贩淡淡地回答道,“我又不卖给鱼。”不必过分纠结于债务质量的判断,搞清楚决策人和决策人的动机更重要。

银行债务在整体债务中举足轻重。现代的银行体系往往由庞大的银行主导,大银行又往往依赖于庞大的官僚体系进行管理。官僚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擅长、不情愿担责任。想让这些官僚体系之下的职员选择当机立断、吃亏止损那真是太难了。尤其是,庞大的官僚体系由代理人控制,信贷质量的好坏往往与代理人的短期工资奖金等薪酬激励直接挂钩,所以在面对信贷质量的机会主义决策时,这些代理人的倾向可想而知。从更大的角度看,整个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由金融机构和包括一行三会、地方在内的众多部门组成,这是一个更大的官僚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究竟谁对信贷质量负责任呢?机会主义再一次很容易地找到容身之所。

也许有人会问,大型银行如此,小型银行又如何呢?小型银行在大型银行的夹缝中游走,生存空间有限,在机会主义方面大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可以推论,在经济下行周期,金融机构信贷质量恶化程度可能倾向于反应不足。具体的含义就是,不应该得到贷款的人仍然在继续得到贷款,真正的不良资产没有被计做不良资产。

一旦信贷质量恶化的风险充分暴露,银行的资本折损,放贷能力大打折扣;此时,社会风气剧变,甚至代理人已经换了一拨,在法不责众、将信贷质量恶化定性为“不可抗力”而非“个人责任”的社会风潮之下,代理人则可能倾向于争相揭露不良资产,以备将来轻装上阵。此时的信贷质量恶化程度则可能体现为反应过度,具体的含义就是本来应该得到贷款的人的无法得到续期贷款,有质量的资产被计做不良资产。

此前,曾有媒体大篇幅报道商业银行玩弄手段“隐藏”不良资产,字里行间充满了道德审判。在我看来这大可不必。债务质量不透明、难以衡量是债务的内在属性;而现实中的债务不良比例在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之间摇摆,正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几乎是必然规律。

后附欧洲典型银行近十年来的不良来看比例。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持续保持在极低水平,但对于未来的不良贷款比例,读者不妨自由遐想。

标签 债务

版权声明: 所有注明”信源:租賃視界“的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租賃視界”。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本网站所载文章系出于非营利、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