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规

法院还适合青年法律人吗?

關注我们法院还适合青年法律人吗?

首页 > 融资租赁法律 > 金融法规

法院还适合青年法律人吗?

2016-02-09 @高杉峻(网友讨论)次阅览

高杉按语:转发了一个毕业生在法院与律所间择业犹豫求指导的问题,大家回应颇多,特集合大家意见、制成长文与大家分享。总的说来,这个问题,要区分是否一线城市、学校、性别、个性、家境来做判断。 

【转私信问题】 

人在北京,即将毕业,如长期以民商事诉讼律师为职业目标的话,法官和律师助理两种起步方法中,何者更为可行? 

【微博上的回应】 

//@Trust-Lawyer:一线城市,法院慎选。一则,法院解决不了生计,不适合广大苦逼青年。二则,基层法院分工太细,很多法官只办某类案件甚至一两种案由,十足螺丝钉,干上四五年除了经办领域,其他专业识基本回到司考前,市场价值有限。当然精于业务、善于钻研的法官也有,能积累资源变现的也有。但都是少数。 

分工细提高了司法效率。可针孔穿的再麻利,也干不了裁缝。很悲哀!法院工资低也有合理原因。他们考进去的时候也许一流,但若干年后综合能力总体上已然不行。有不愿出来的,但多数人出来也不值多少钱。我赞成适当提高一线法官待遇,不是因为他们水平高,而是真该给份辛苦钱! 

任何职业都有利弊。不过法院是行政体制,企业和律所相对市场化。体制内个人前途寄予特定人、特定规则。市场化逻辑下,专业能力决定市场价值,也更尊重个体人格。欲走功名路,先有好心态。否则汲汲于人际,籍人之欢心求己之安稳,若求利不得,更易身心俱疲。

择业肯定得综合考虑个人家境、爱好、性格、能力、地域、性别、配偶家境及工作等等原因。我所说的也无非是给一个想做点事的人的一些参考。北京还得考虑户口。有的人能到法院就已经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还有啥选的。 

//@评论员文章指出:显然是律助。现在已不是当年律师市场非饱和的状态了,能等你慢慢吃关系,五年后出来,你没准会发现当初的同学现在是你老板。研究生毕业平均25岁,五年服务期下来30岁,非诉是别想了,做诉讼还有禁业期,就算真的守着本院吃所谓“人脉”,真以为所有客户都会认?真以为老同事们会给多少面子?难道光凭刷脸能搞定别的律师搞不定的事情?此外,想过拿“我在这个法院有关系”去谈案子有多low么? 

//@黄智鑫律师:前阵子一个当过多年法官的律师说要转行做投资不准备做律师了,说人治律师就是打酱油的。体制内法官非主流,体制外律师也非主流,不是喜欢法律专业的,律师做跳板的机会确实更好。喜欢法律的,定纷止争居中裁判的法官自然是终极追求 

//@Bolly2013:我所主任56年的,92年从城建系统调到法院,做普通法官到97年辞职。辞职原因是与上司庭长好上了,院领导说你们要结婚必须调离一个。辞职出来赶上了好时候,那几年法院拍卖不规范,挣的钱全部用于低价购买法院拍卖的房产,不到十年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观点是在法院干几年辞职最好。 

//@听8月在唱歌:建议博主继续补充一点,要考虑现在法学专业开的太多,各个院校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所处一线城市并且名校毕业,当律师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普通院校(我就是不知名二流院校的)学生,当律师难度很大。 

法官不是最学以致用的职业吗?法科生的专业培养都是按照培养法官的模式,当然为了个人发展还是当律师更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当律师,案源在哪里?和医生一样,也要做出成绩,得倒历练才有机会做出名气。在法院工作,最大的好处可能就在积累案源方面了。当然以上可能只适用于我所在的二三线城市。 

//@暴走的机枪射手:我觉得法院给青年人的最重要的并非市侩的案源,而是相对正规和全面的职场训练。这一点大部分律所都做不到,那些代理词都写不清楚(还有根本不写的),法官递话给他都说不出要点的老油子,指望他们带什么徒弟?所以如果进不了像样的律所,现实的经济压力又不大,法院还是可以考虑的。

//@东南大学王禄生:考虑到法学专业极低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法院真已算上好选择了!经历了十年繁荣之后(2000年至2010年),法学院招生的增幅有明显放缓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年份中出现负增长。2000年各高校在校法学本科生人数为27.2万,到了2010年达到峰值的69.7万人,此后开始下降,2012年在校法学本科生人数约为63.6万,大致相当于2004年的规模。为什么法学的热度开始下降?原因很简单,就业率惨不忍睹。法学专业的就业率长期位列各专业倒数。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法学专业就业率为所有专业的倒数第三,仅比音乐表演和生物工程强。考虑到在各高校为了考核达标所普遍存在的就业率造假,法学专业的真实就业率肯定更低!更为重要的是,法学专业不仅就业率低,而且就业对口率更低,2012届法学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仅为53%。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毕业生从事与法学完全无关的行业。因此,别管法官还是律师助理了,法学院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已属不易(好歹专业超对口!)。相对于法学院学生可以选择的工作范围来看,法官真心是可以点赞的行业了 

【微信上的回应】(微信是私人交流,故匿名处理)

评论一:我在法院16年,可以告诉你,出来后只会后悔为什么没早点出来!我在法院时,我们的收入比委、很多部门都高,关键是法院发展的空间实在不怎么样。在我们这,到今天为止,中院的庭长(正职)要解决个副处级都很难,等到头发胡子白。虽说在机关欢乐很重要,职级也很重要呀!其实法院、检察、委、都一样,在,都是官本位,相比较,委、晋升包括外派任职的机会多得多,而在法院基本没外派的机会,在本单位提拨不起来,就慢慢等退休吧。

法院要真正吸引人才,留得住人,一方面是提高待遇,另一方面是能否去官本位,实现法官职业化,如果做不到,绝大多数法官满脑子想的不是案件怎么办,想的是如何和领导搞好关系,如何尽快提职,一旦自己的预期达不到,基本上都想走人。寄希望靠法院人脉来拓展业务,路会越走越窄,可能商界、政界对律师的帮助远胜于法院口。

评论二:如果以诉讼为主,在法院两三年会积累强大的人脉,而且这种同事间的情谊远非律师与熟识法官的人脉可比! 

评论三:年轻人的激情和理想需要出口,专业技能、情商需要打磨,对社会的了解更需要深入和全面,律助是最合适的。以我十年律师从业经验来看,所谓的法院人脉关系没有那么重要,做好自己的专业才能真正赢得尊重。(注:上海律师的评论)

评论四:律师头几年太难熬了,法院虽然工资低,但头几年的物质保障还是比年轻律师要好一些。

评论五:女生要是公务员就不要出来了。不是公务员就从法院合同工做几年然后出来做律师。

评论六:个人觉得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还是存在的。北上广可能差不多,但如果是家乡小县城的话,这个值得商榷。

评论七:我做律师13年,后悔的是不曾在法院呆上个三五年。

评论八:再补充一下吧,我认识的诉讼律师,有一部分在公检法工作十年左右,基层到最高院都有,不能说一点没用,那人脉是求都求不来的,做人不能矫情,在北京的外地人没有案源很难过的。

评论九:二三线城市基层法院更加没有吸引力,切身感受。三分之二的工作都为写材料为上级法院做数据为法院宣传写信息。评先进以你发表的宣传文章调研报告论文为标准。如果做这些你没问题,那不如进,晋升快还不会忙成狗。如果抱有法律人理想,在法院是不会实现的,你会在对这些假大空工作的恶心感和对自己未来的迷茫中被受煎熬……看着为了调解在法官劝说下不断被牺牲利益的老实巴交的当事人,你绝对不会认为你在为人民服务。

评论十:补充一下深圳地区的吧,深圳法院公务员起薪是8000左右,吃饭有饭堂,伙食非常好,中午有午休室,而且办案量非常大,相当能锻炼人,基本上三年换一次业务庭。个人认为刚毕业去法院还是非常好。至于律助,公司制的一流大所能去到6000~8000,传统所助理一般3500左右,关外很多所甚至只有2000,而且独立执业之后没有案源很难过的。至于我,本地大学(就一间…)毕业,毕业直接进了一间本地传统大所,大概3500,毕业两年多独立执业,靠师父关照,日子也还过得去,但是花销甚大,远不如法院的同学过得舒服。现在是毕业第四年,法院的同学基本已提助审。但是问我为什么不去法院,因为我受不得管…另外补充就是,我在本地有家,没有经济压力,否则说实话,毕业做律助,压力真的蛮大的。 

评论十一:对了,深圳公务员都是有宿舍的,基本都在小区,环境非常好,而且每年有名额送去港大读llm,包学费,工资照发,包当地住宿。 

评论十二:深圳法院晋升法官太慢了,有同学在深圳法院都超过五年了还没晋升法官。据说深圳法院还有硕士去了七八年都没任上助审的,真是耽误人。

评论十三:个人认为关于应届毕业生是从律助做起还是先进入法院,孰优孰劣,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每个个体的自身情况不同,执业所在的城市也有不同,不同的法院也有不同的情况。像我个人,从进入法院我们就基本上按法官进行培养的,除完成书记员工作外,还要分担一部分法官的工作,从业务能力培养上是足够的。不同的发展路线其实各有优劣,关键是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其中好的因素,如何防止不利因素的影响。(注:珠三角广深之外法院法官的评论)

评论十四:1.法院律所之惑,我觉得律所和法院不是关键。两个行业各有优劣。如今后打算做律师,也可以说没有太大区别,最终事在人为,没有哪个行业能保你一个前程无忧。2.对这个事情拿不定主意的,建议进法院。因为有这种困惑的一般是向往律师的高收入和自由,又希望法院的稳定和保障,说明还没真正想面对激烈的律师竞争。 

评论十五:一线城市法院对年轻法律人没有太大意义。法院的优点是稳定和起步省力,只要若干年后不要眼红律师的收入就行了。律师起步最难,经过若干年积累后,稳定下来就省心了。另外,律师的自由是法院所没有的。至于想着法院工作经历会给律师执业带来案源的人,在一线城市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评论十六: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在一个安徽的小城市,五六年前考外地研究生面试被刷,后从事律师行业,跟一从本地法院辞职出来老律师做案子,做了三年吧,基本都是些刑事案件和普通民事案件,由于小城市人脉关系复杂,一直没有独立案源,收入起伏较大,且小城市的律师和法院关系混乱无比。前两年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本地纪委工作,工资加上补助比一般公务员高出不少,在我们这个城市应当算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现在就靠着订一些期刊和关注裁判文书网保持学习法律的感觉吧,总感觉哪一天还会回律师行业。 

评论十七:首先问题本身的描述有问题,进法院很难直接做法官,也是先做法官助理或书记员(这个事情在报考法院之前一定要打听清楚,有的法院的法官助理或书记员是不能晋升法官的,法院招考公告上写明的审判岗并不意味着进了法院就是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也属于审判岗)。个人建议有这样想法的毕业生应直接从律助起步。主要原因是「一线城市的法院越来越不适合青年法律人的职业成长」,时代在变,过去的经验可能已不再适用,现在一线城市的法院,年轻人进入法院后晋升法官前的等待期,已经或正在变得越来越长,你去法院三五年甚至七八年过去了,可能都还是书记员或者法官助理,而辞职后去律所还面临禁业问题(想想那个时候你已经年过三十了,别忘了男生还有买房成家养家的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法院的薪酬也不大会有实质性的提升。好动者可去律所,好静者可去法务。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好的律所和不错的公司。以上建议适用于名校法学院毕业的男生在一线城市择业,且未加入户口因素。 

附投稿一篇:

法律人生存状况对比(仅以西部某省为例) 

作者:(应投稿者要求匿名) 

微博上关于法科生择业方向的文章引发了很多讨论,结合本人与在检察院、律所朋友的情况,谈一谈我的看法,价值无涉,只谈事实,供大家参考和谈论。

本人27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