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

關注我们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

首页 > 融资租赁法律 > 企业法律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

2016-02-09 佚名次阅览

“市值管理”是伴随着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而出现的全新概念,它的提出始于2005年4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办法的出台。股权分置使得资本市场自2005年6月起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成为上市公司财富的标志,和被广泛关注的核心指标,市值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成为众多上市公司高管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市值管理运行模式已成为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一、市值管理提出的背景

(一)股权分置与股权分置

资本市场以1990年12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诞生为标志,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资本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下构建和发展起来的,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包含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职工股、转配股、普通股(流通股)等多种性质的股权,其中只有普通股可以上市流通,其他股权不能流通,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资本市场出现了以“国有股减持”、“股权分置”为主,以及“股份增持”、“股份转持”、“股份回购”等一系列的与实践探索。

1.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就是指上市公司向公共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行为,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开拓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和发展。减持国有股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由于这一实践探索没有被社会广泛接受,2002年6 月23日开始全面停止国有股减持。

2.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是基于股权分置的现状,通过合理、合法的措施及其对价,使其进入全流通的过程。证监会确定了“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实践操作原则,并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实施《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的正式启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市值管理的提出

上市公司市值在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衡量标准,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经理层绩效,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的新标准;同时也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与融资成本高低,投资者财富多少的新标准。而资本市场总市值也成为衡量一个或地区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新标准。

与此对应的市值管理也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2005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先生率先提出市值管理的定义,即“管好股东、管好 股价、管好股本,以促进公司市值的可持续稳健增长”;2007年又将其发展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基础,综合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的金融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法和手段,顺应资本市场的规律,科学与合规地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工程”。

2007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芳先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市值管理定义,即“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

2007 年以来资本市场创新不断,如定向增发、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吸收合并、借壳上市、融资融券等,加之相关期货交易规则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也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但是受制于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制约和对市值管理理论、手段、工具和策略研究的匮乏,市值管理基本处于初期探索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总市值由34.2万亿元下跌至15.3万亿元,市值的大幅波动呼唤市值管理制度与策略的有效实施。

2009年时任北京首创期货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的蓝天祥博士进一步完善了市值管理的概念,即“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在充分研究国 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达到公司政策研究效应转化最优化、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风险可控最低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近年来,在强调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研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策略,特别是利用证券、期货等资本市场创新手段构建市值管理策略,必将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市值的稳健增长、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市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市值管理的内涵

(一)市值管理的定义

本文将市值管理定义为:在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与监管政策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管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基于市值信号,在有效研究与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主动地、创新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实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政策研究效应转化最优化和风险可控最低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最大化是市值管理的基础,政策研究效应转化最优化是市值管理的核心,价值经营最优化是市值管理的手段,价值实现最大化与风险可控最低化是市值管理的目标。

(二)市值管理理念的挑战

市值管理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哲学和经营管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大致经历了产品经营管理理念、商品经营管理理念、资本运营管理理念、价值经营管理理念到市值管理理念这五个重大转变。特别是在价值经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市值管理理念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是一个新的挑战,包括对市值管理认识的挑战、对市值管理实践的挑战、对市值管理环境的挑战和对市值管理风险认识的挑战等。

(三)市值管理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很多片面的误区,由此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

1.市值=股价×股本。由 于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上市公司股票价与股本之积。从表面上看,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好股价与股本,进而产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是做大股本和拉升股价的市场行为,而未将市值管理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战略管理行为,容易导致操纵股价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或者盲目扩大股本导致公司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

2.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在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差别与股价差别密切相关、同步运动,这种认识将使市值管理引向操纵股价的方向,而没有考虑到公司深层次的发展因素。事实上真正决定市值的不是股价,而是股价背后影响股价的价值因素,包括盈利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价值经营、投资者关系等等。

3.市值管理=迎合市场。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到政策导向、监管导向、经济环境、风险偏好、股价运行周期与规律、市场人气、投资偏好、估值标准等众多市场因素,但不等于迎合市场,而不迎合又不等于不理睬,要结合市场因素的变化创新完善市值管理手段,实现市值管理的目标。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贵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4.市值管理=特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理论是在国情下基于国外价值管理理论的一种升华,是资本市场环境下的创新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由于证券市场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和政策性特点,使得市值管理成为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制度选择,但不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特色。


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