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监管

降息解读:市场的三个变化和五大趋势

關注我们降息解读:市场的三个变化和五大趋势

首页 > 融资租赁研究 > 租赁监管

降息解读:市场的三个变化和五大趋势

2016-02-09 民生宏观次阅览

1. 经济犹弱,降息有压力

政治局会议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双双确认经济下行压力,4月依然未见开工旺季复苏趋势。4月份汇丰制造业PMI创12个月新低;出口同比下滑6.4%,进口同比下降16.2%;CPI同比增长1.5%,环比下跌0.2%,PPI同比环比双双下降,且降幅继续扩大;地产销售快速回升,房价环比降幅趋零,但上游库存压力仍在拖累投资。总体而言,基建依然是最重要抓手,尽管420降准以来,无风险利率下降显著,但实体经济融资利率降幅不明显,影响基建项目开工与资金落实。因此,降息是配合财政共同落实“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环节。

2. 宽松初始,降息有空间

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依然有宽松空间,QE短期难扛大梁。央行刚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调节和供给流动性,无须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央行的态度实际已经暗示本次降息,同时向市场传达未来将频繁运用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预期。我们认为,在目前GDP增速和通胀水平下,2%是短期合理的利率目标值。至于对QE的态度,我们判断官方对于这一称呼本身有所顾忌,并且具体购债细则尚在制定中,虽然央行直接购债概率很低,但至少长期再贷款或抵押再贷款等曲线购债形式的方向较为确定。

3. 股市换挡,降息无忌惮

中长期看,央行货币政策决策并不受股票市场走势影响,但在经济冷金融热这一特殊环境下,为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和平抑短期市场巨大波动,央行货币政策时机依然要考虑当前股市状况。5月第一周,在监管频繁喊话、伞形收紧、两融杠杆下调和IPO供给骤增的多方压力下,股市出现一波大幅急跌,从调整深度和速度看,均为本轮牛市以来之最。我们依然坚定认为牛市尚未结束,同时强调牛市换挡,宽幅震荡中投资者风险偏好已经有所下降。慢牛行情下,央行货币政策施展空间将更加自由,二季度有望迎来二次降准。

4. 降息不改慢牛节奏

我们在前期的多篇报告中已经提示:经济转型、无风险利率下行、居民财富重配决定着A股市场向上的长期趋势,而监管力度与供给释放决定着A股牛市的节奏和速度。因此,我们认为决定A股牛市未来的几大客观因素尚没有发生逆转,甚至三大因素均在加速推进。

但在更重要的短期,不论从监管意图、供给增加的现实,还是投资者风险情绪以及增量资金流入看来,均不支持疯牛格局。大盘将以官媒的慰藉、货币政策的宽松、稳增长政策为支撑,以杠杆见顶、监管喊话、供给加速为阻力的通道中,宽幅震荡向上。

我们已经在多篇报告中详细论述支持本轮牛市持久的长期因素,目前看来,经济转型、无风险利率下行、居民资产重配这三大逻辑均无逆转迹象,本报告不再赘述。那么,即使在这三大逻辑不变的情形下,监管大棒半路杀出能否终结牛市呢?

先不说监管意图,且说监管能力,能否终结牛市呢?历史看来,纵然有1996年的十二道金牌和2007年的半夜鸡叫为先例,但仅仅看到监管的作用是十分片面和不完整的。经济过热和货币政策趋紧才是上两轮牛市终结的根本原因,而随后出现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牛市难回归的重要外因。那么,经济现状、货币政策以及海外市场是否有重蹈当年覆辙的迹象呢?显然没有。

因此,从外宏观和资本市场环境看,监管终结牛市孤掌难鸣。事实上,更加重要的是,监管层从来就不愿意在经济尚无起色前终结本轮牛市。旧经济的整合需要健康繁荣的资本市场,新经济的崛起更需要健康繁荣的直接融资市场。尽管国企的上层建筑尚未出台,但煤炭、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行业的整理趋势已经明确,这需要稳定繁荣的资本市场环境配合推进。更加重要的是,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然较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新经济发展必然要极大倚重直接融资市场的繁荣。在新旧经济发展青黄不接的时候,扼杀牛市无异扼杀新经济的未来。

我们相信,蜜月期只走了一半,规范和健康发展仍是市场主基调。提款机行情未必彻底结束,但你敢提款机,监管就会大棒。当然,打疼了,还会胡萝卜,毕竟还在蜜月期,市场呵护基调未变。

5.结论:顺势而为的五个方面

势有五:其势一,基调未变,不要下车;其势二,提款机行情要举大棒,所以对提款机板块,见好就收,勤收割;其势三,市场要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问题,但哪些产业,何时扶持,要搞懂,泡沫至少也要有故事支撑,连个故事都懒得讲,没得讲的,规避;其势四,政策支持,但涨疯了的,参考提款机一条;其势五,增量资金逻辑未变,但增量资金不允许贷款进入,不允许养老钱放杠杆一赌,所以增量资金的增速会控制,普涨疯涨不息,监管大棒不止。

风格上,再次重申三个转变:周期向消费转变;一线蓝筹向二线蓝筹转变;传统向新兴转变。

主题方面,电改,能源互联网,互联网加,制造2025(如机器人,智能制造)等。

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