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交易 > 股票市场

分析师不去公司董秘很寂寞

發佈時間:2020-03-13 撰文:@唐宋_元明清点击:

【董秘懂秘】

没有经过铺垫和备课充分的企业调研是浪费出差费的调研,还不如问问“谷歌”来得实在。

券商、基金、信托、私募的各类行业研究员、分析师如何更好走进上市公司,不妨先站在上市公司角度,从董秘角度描述他眼中的市场分析师。

“元芳,分析师来访,这事你怎么看?”不用说,对各类投资者、研究员的调研,企业内部就如何应对早就研究过了,接待常规性调研的问题早就有现存的答案,研究得滚瓜烂熟,全是通行版的答案。所以没有经过铺垫和备课充分的企业调研是浪费出差费的调研,还不如问问“度娘”来得实在!

其实一家公司如果长年没有券商、基金、QFII等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来调研,表示这公司快被市场遗忘了,不要说资源有效配置和资本运作这样的目的,就连公司选择上市的最简单一诉求——广告效应也失效了。在近3000只股票中,几亿股东在不断寻找好的投资标的,偏偏就错过你,这是公司的悲哀。分析师:你不去公司,董秘很寂寞。其实并不是董秘真寂寞,他很忙的!

同时也有第二层意思,有的上市公司是专职董秘,常规运行状态下的公司非定期报告和非重大融资申报工作期间,单就董秘本身的工作范围来说是不可能完全饱和的。要保持董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多出来的时间一般有三个消耗方向: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管理顾问、对外投资总监、与市场保持良好互动以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前两个角色不是随时去折腾,那么有时确实需要这些市场互动力量出现。所以,分析师:你不去公司,董秘很寂寞。

但并不是说,上市公司需要与市场互动,就一定愿意接纳所有人来访。毕竟上市公司有其严苛的监管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涉及商业机密),也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之外,所以你的来访不一定能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围,来访质量自然也会有所折扣。

这一话题不包含有的分析师开口就说“XX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跟我是哥们儿”之类的类型,因为的礼仪之邦、人情社会。真如你所言,交流的尺度怎么把握就看你们自己,非由生至熟的常规相处路径的模式就无法评价,这里讨论的仅是常规方式的公司与投资者、研究机构的互动行为。

那么,我们以一家刚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公司为例,可能市场里的分析师均不熟悉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管。那么该公司最容易接纳什么样的研究员?最喜欢在什么时间接待研究员?

如果你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到访,事情就成功一半,那什么时间才是公司不抗拒,甚至是最希望你调研呢?首先得用“排除法”,排除掉一些时间一定不要去。

第一、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都不在公司的时候不要去。但在实务工作中,有些调研单位闷头闷脑就来了,还不在少数。如果运气好,碰上经验不足的证代、证券部(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可能交流出许多意外之材(材料)。但也不能经常有的事啊,因为董秘回家听说有人来调研过,都没关心你是哪家公司,先关心自己的人有没有说漏嘴。可以想象下次再到公司,不一定有太好的收获。这里不是想说去公司调研就一定是想获得什么内幕信息,是想说如果获得一知半解的信息,不一定是公司真正的发展方向,你对公司的价值判断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第二、你最好不要在公司业绩预告和定期报告披露前去调研。私人性质的拜访可以,如果涉及公司的业绩情况,那是太为难人了。现在监管多管齐下,一边是朋友,一边是“大棒”。可是当他不好选择的时候,就只好不选择,不做朋友了就不用选择了。

第三、与资本运作无关的公司性、集团性(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活动时,最好不要来。因为这个时候董秘的角色转换了,有那么多官员、集团老大、公司董事大人、监事大人一一到场,董秘的这个“秘”字所赋予的功能就出来。他要周旋这些人,你再一来,你说是接待还是不接待?

选择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万事可成。请选择好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机你一定要将你的时间选择过程告诉对方,不然谁知道你的心理活动,至于告诉的方式我想分析师都能得到滴水不漏,是你调研圆满成功的基础。选择好的时间出现,也是对公司和董秘的尊重,这种尊重会相互感染,正能量传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