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机构研究 > 银行运营 银行机构研究银行运营

影子银行的认定、风险与监管

  • 银行运营
  • 2016-02-09

近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对不良率攀升和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倍加关注。人们担心影子银行的规模过于庞大,其蕴藏的风险可能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近年来出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日益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体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新名词。那么,究竟应如何定义“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它们对传统银行体系的影响有多大?影子银行与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应对影子银行采取哪些监管措施?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于2013年立项内部课题“影子银行监管研究”,该课题由CF40学术委员、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牵头,课题成果已于2014年4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12月8日,CF40召开了“影子银行监管研究”课题评审会。CF40特邀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CF40特邀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就影子银行的认定、蕴含的风险和监管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为部分现场讨论,经作者审核。


影子银行的认定及统计标准

CF40:如何对影子银行进行界定?影子银行规模应以什么口径进行统计?

孙国峰: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测算角度来看,有必要区分影子银行和银行影子。我们现在所说的影子银行主要是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融资中实际上分别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充当银行提供融资的通道,另一种是自身向企业提供融资。银行业务的核心在于通过资产创造存款负债的方式来创造信用货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如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是作为通道参与了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活动,就不完全是西方所提出的影子银行概念,而是一种“银行影子”。

从银行资产创造负债的角度看,原来银行扩张资产的主要形式是贷款和购买外汇,现在多了一部分所谓的“银行影子”,也可以称为“准贷款”或“轻资产”。银行影子不是现在才有的,历史上就有,1992年出现的“乱拆借”现象,实际上就是银行影子。

推算这个数据也不难,因为资产扩张创造等量负债,银行的几种资产形式和最终创造出来的货币总量应该是相等的,所以用货币供应量减去贷款和外汇可以推算银行影子的规模。将宽口径的影子银行除去银行影子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影子银行业务,也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运用银行已经创造出的信用货币,通过自身的中介进行资金融通。

从信用货币理论来看,这种影子银行业务不创造新的货币,只不过是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由于在创造货币方面有本质不同,因此银行影子和影子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同,对二者在监管和调控方面也应区别对待。

王志浩:影子银行资金是否属于存款?虽然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签署很多风险提示书,但大多数投资者仍将理财产品投资视为存款。这也要归因于理财产品很少违约,在不出现违约前,理财产品就会被误认为是存款,这种理解很难改变。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和监管者将其视为存款的原因。与存款不同,理财产品没有必要的资本担保,P2P、信贷租赁也是如此。影子银行就是银行的影子业务。

张承惠:我认为的影子银行和国外的影子银行在产生的原因、背景、特点以及作用等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等发达的影子银行更多表现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品;而的影子银行更多表现为信贷业务。因此,两者所产生的风险不一样,治理方式也应该不同。美国可以把场外的衍生品纳入到监管范畴中,但是恐怕不行。


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CF40:近年来,银行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影子银行则迅速发展,其中蕴含哪些问题和风险?

任若恩:目前影子银行的风险正在集聚,我对此做进一步的分析。自2009年以来,的债务融资规模迅速扩大,信用风险集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如果将此理解为风险贴水,那么这一风险就非常高,流动性风险的爆发会触发金融危机,历史上反复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正如莱因哈特和罗格夫在《800年金融荒唐史》一书中指出:大部分金融危机是由债务积累引起的。虽然现在的债务杠杆率比美国、欧洲低,但是总体杠杆率水平已经很高,已经存在风险,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我具体分析一下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与美国、欧洲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美欧一直以来按照巴塞尔协议Ⅱ的规定来操作,当巴塞尔协议Ⅲ出台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金融危机,所以,它们会觉得宏观审慎非常重要。而的微观审慎或者微观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不管是影子银行还是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都存在空白。所以,不管是宏观审慎还是微观审慎,不管是监管的推动还是金融机构自身的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影子机构、非影子机构)都需要有内控体系。我觉得现在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很多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它们有极大的风险管理需求,它们认为操作风险是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的债务融资体系不是很健全,债券市场没有违约现象,大家都觉得会兜底。实际上,债券市场没有违约现象是不正常的,有违约现象才正常。从信用风险的形成角度来看,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还款意愿,二是还款能力。现在的信用风险并不是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的,而是很多企业没有还款意愿。我们需要推动刚性兑付的,不能再为一些不良资产兜底,而应该警示大家,债券买卖存在风险。当前银行的滚债现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