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交易 > 股票市场

股民们别自嗨了:也许A股的疯狂跟人类一点关系也没有,都是计算机的事情!

發佈時間:2014-02-09 信源 © 评论尸点击:

股民们别自嗨了:也许A股的疯狂跟人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都是计算机的事情!

2014年年末,的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大牛市,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半年的时间深沪指数狂涨2500点。

而这一疯狂在2015年春夏之交迎来了顶点——4月20日这一天,沪市全天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大关,震荡超过150点!炒股软件最多只显示10000亿元,导致各软件全部“爆表”,交易额停留在这个数字。上交所紧急发布通知,表示这一爆表并不会影响正常交易。

实体经济发展乏力,房地产投资受到打压,缺少其他投资渠道,再加上一季度连续的大幅度降准,让股市和股民为之疯狂。当4月20日深沪指数登上4500点 高峰 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股民开始期盼1万点 高峰 了。

然而,在市场沸腾的背后,究竟是谁操纵和支配着资本呢?是散户?是庄家?是企业?又或者是?

这个答案让你意想不到——也许,人工智能早就控制了一切。

半自动的交易系统

计算机的精确量化、实时结算和全球联网的特性,支撑了现代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转。计算机技术在现代金融系统里起着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可以换个说法:

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代金融。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容易界定了,因为时至今日一些在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尝试还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关于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中崭露头角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5 年,那一年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为了保护市场公平,出台了一个名为 Reg NMS(Regulation National Market System)的法律。它原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建立了一个用于计算公允价格的全国市场中心。然而这一举动却意外的给高频交易系统开了口子,让高频交易系统可以利用计算能力和传输速度在NMS和各家交易所之间打时间差,实现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交易。

2010 年,在美国由机器操盘手来取代人工操作已经成为主流。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指出,美国股市总体成交量中约有70%通过“高频交易”完成,而进行“高频交易”的机构数量仅有 2%。

高频交易只是一个半自动的交易辅助工具,而最终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投资人的手中。高频交易系统像是一个装在手枪上的半自动发射装置,在投资人决定购买或卖出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的执行决策。

全自动的交易系统

而真正让人工智能引入资本市场成为可能的,其实是Twitter的诞生与普及。

2011年5月,世界上首家社交媒体对冲基金诞生——Derwent Capital Markets屡次跳票之后在万众瞩目之下上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对社交媒体——Twitter——上大众舆论情绪判断做出投资决策的对冲基金。它实时接收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将所有用户产生的与目标股票公司相关的推文化为积极、平稳和消极三个情绪指标,再根据情绪指标进行投资决策。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Twitter大数据进行投资决策,虽然不能预测突发事件,但能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高收益率,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最快速的做出响应。

广发证券 近期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通过更为简单的方式研究了舆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统计百度新闻下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新闻数量,一旦某上市公司的新闻突然增多就视为利好,反之则视为利空。 广发证券 利用2011年-2014年5月2日的历史数据回测发现,通过监测新闻的多寡,可以实现37.03%的年化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却下跌16.24%。而模拟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中证百度百发策略100指数年化收益为 40.9%,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3.3%。

曼彻斯特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在2010年10月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还提到,推特用户的情绪变化会在指数波动后的2至6天内反映出来,这类信息在指数预测准确率方面达到 87.6%。

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投资人、券商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和大数据来做出投资决策。一个投资行为从观测市场、得出结论到执行行为全部由机器控制。

事情到此为止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炒股者终于从无聊的信息收集和盯着满屏幕的红绿数字中解放了出来,双手离开键盘也能赚钱。只是并没有人意识到, 那些自诩为人类中最聪明的人——金融从业者们——已经从他们自己的手中交出了决策权,资本市场的扳机已经完全交给了机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