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降准全解读全汇总(附金融监管部分点评)

租赁数据 2016-02-09  星期二 佚名 5582字

央行降息降准各家解读

【中信建投宏观黄文涛一句话点评降息】:遮羞布已经撕去,节操已不重要,股,债,房的空间全靠想象力了。

金融监管:特地引用上面中信建投的观点,觉得非常形象,货币政策转向无疑,只是央行不愿意立即承认而已。

降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其实很清楚作为“融十条”措施之一,旨在牺牲银行业强力降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也表面高层对过去诸多偷偷摸摸定向举措效果不是很满意;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非常有限,受益最大无疑是存量房贷客户,其次新增房贷客户和议价能力强的央企;当银行的信贷约束从监管指标诸如存贷比,信贷额度和资本充足率等转向银行主动风险管理,则意味着银行商业化转型的成功,也意味着基准贷款利率降低效果有所折扣。

不同于传统SLF,MLF,PSL定向货币流动性注入,在于以下几点:

1)最直接一定就是降准降息属于普惠性,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因降准而释放流动性,而新型定向政策工具只能个案处理;此外

2)影响货币乘数,降准一般操作没有上述新型政策工具频繁,银行可以根据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可以配置期限较长的资产,真正形成信贷发放能力。而SLF,MLF期限过短

3)降息降准可以立即传到至信贷市场,效果明显,传到迅速。而SLF,MLF,PSL除PSL可以部分传到至信贷市场外,其他都无法明显向信贷市场传导。所以尽管央行9,10月份多次操作,银行间市场利率半年多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但信贷市场利率影响非常小。这一结果显然不符合国务院所期望看到的,但恰恰反映了商业银行主动风险管理的强化。

监管降息未必能传到到所有类型的企业(基于主动风险管理以及银行融资成本双重因素考虑),但由于仍然很多贷款利率仍然是盯住央行指导利率,降息之所以相对而言直接有效就是因为存量贷款重定价比如拉低部分存量融资成本。新增贷款则需要看客户议价能力。

伴随着“融十条”,一行三会行动非常频繁:1)央行和银监会谋划大幅度调整一般存款和各项贷款的统计范围,准备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视同一般企业,银行对其拆放纳入贷款,吸收存款纳入一般存款核算。此举若进一步配合流动性注入,动态看将彻底打开存贷比对银行信贷的约束。2)银监会和证监会先后分别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改为备案制,释放银行信贷能力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此举都将扩大直接融资比例。3)银监会同时公告修订《商业银行刚搞率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将贸易融资,承兑汇票,保函等表外项目的计量方法,降低表外转表内的系数;

后续其他监管动作猜想:根据融十条的思路,央行和银监会、外管局、发改委一定会采取更多措施释放银行约束,促其发放信贷。包括:1)从境外借人民币及外币外债,这就需要调整发改委中长期外债以及短期外债额度和管理方法,缩小外债额度管理覆盖范围;2)调整资本管理办法部分规则,释放银行资本约束;因为根据《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今年底需要达到9.9%(系统重要性银行)和8.9%(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尽管具体进度安排不会改变,但具体的计算规则和可能会有相应调整。3)调整合意贷款规则,为银行信贷额度松绑;4)适度拓展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以及优先股投资者,为银行资本扩张提供条件。5)降低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融资工具发行的部分约束条件;6)修订房地产和基建相关融资约束,比如融资期限,还款方式,甚至有条件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

央行官方:中性操作,取向不变

来源:央行

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此次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重点是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非对称方式,扩大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简化了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创新了宏观调控方式,推进了利率市场化。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断完善基准利率水平的正常调整机制。

1.问:此次政策调整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当前,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后,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在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问:此次利率调整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

答: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是坚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调整机制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稳健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尽管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总体看,宏观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正从要素、投资趋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3.问:此次政策调整与推进利率市场化相结合,有哪些新举措?

答:实践表明,向要动力,以促发展,充分释放红利,是应对当前外复杂形势、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人民银行仅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已基本具备将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基础条件。此次政策调整正是把货币调控与深化紧密结合起来,寓于调控之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具体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从贷款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在政策出台的同时,人民银行已要求金融机构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导向,根据基准利率的调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存款利率角度看,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这有利于把正利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

二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若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同时,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结合存贷款基准利率各期限档次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此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这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健全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

4.问: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答:历经十几年的持续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放开利率管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此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为未来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准利率期限档次的简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培育和增强定价能力建设,这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密切监测、跟踪评估各项利率市场化措施的实施效果,并综合考虑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所需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适时通过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继续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与其他统筹协调、协同推进。为此,要加强各项措施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最终建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完)

申银万国:央行此次开启了降息周期

降息是必要的,我们之前就反复强调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制约很明显,不降息,债券利率没有下降空间,贷款利率也下不去。非对称降息意味着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决心很大。经济依然是后期的核心。强调目前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地产,是基建。在债务的大方向下,基建增速在短期持续回落的概率极大。经济不轻言见底。央行此次开启了降息周期,但是银行间货币市场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重要性提升是必然。未来银行间释放流动性、降低银行间利率的趋势同样明显、利率曲线还是会保持平坦。利率品的下行空间是确定的,短期内中高等级信用品预计依然会跟随。

中金公司:降息反映货币政策放松导向

降息证实了我们的判断,贷款利率下降幅度高于预期,降息反映货币政策放松导向。利率调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政策将在今后更多地发挥逆周期的调节作用。降息有助于经济企稳;将降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大幅下行的风险,并有利企业盈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对提高企业盈利增速有利。未来政策继续放松,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未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仍然较大。但借助人民币贬值来“稳增长”不具备操作性。后续如有进一步降息,预计不会采用非对称方式。这次降息后,明年银行盈利预计零增长或小负。

马骏:此次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此次降低基准利率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我在上面提到了实际利率由于物价涨幅趋缓而面临上行压力,因此适当降低名义利率有利于保持货币条件的稳定(实际利率是货币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利率调整恰恰是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姜超:降息周期展开,宽松有望延续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降息周期展开,宽松有望延续:①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标志着降息周期的正式开始。②1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bp,有望大幅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③1年存款利率下调25bp,但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助于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的转移,降低经济风险。④预测15年GDP增速7%、CPI增1.5%,通缩是主要风险,泰勒规则下7天回购利率应在2.5%以下,判断未来仍有一次以上降息,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

钟正生:全面降准概率大幅上升

非对称降息传递强宽松预期的同时实质意义有限,同时会遇到来自银行相关部门的巨大阻力,我们一直认为不太可能推行。但是现在既然推出了,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了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迫切性明显上升。如果是这样那么单纯价格工具是不够的,后续一定是需要数量配合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全面降准或者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概率都会大幅上升。另外一种可能是,如果将贷存比口径调整和非对称降息合在一起看,明年或许银行吸储的压力会相对较小,这样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用一浮到顶,会有所下降,这样对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是有意义的。

连平:不会形成降息通道

央行降准时机比较合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尽管此次幅度不大,但对企业融资来讲仍是重要利好。但不会形成降息通道,连续降息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还有一次降息的可能性。连平认为此次降息并没有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属于中性偏松的一边

汪涛:降息是是绝对正确的行动

央行下调利率是绝对正确的行动。随着经济增速和通胀放缓,实质利率已经大幅攀升,这有损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并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增加。由于房贷利率将随基准利率一道下降,短期内从降息中获益最大的将是房贷借款人、从而有助于支撑房地产需求。虽然非对称降息会抑制银行净息差,但降息同时可以改善借款人资产负债表质量改善、减缓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从而有利于银行业的基本面。

管清友: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

宽松空间打开,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宽松一直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无风险利率下降利好股市和房地产,也直接利好债市,但考虑到市场预期充分,效果不会太明显。当房地产销售带动经济转暖,则股强债弱。

鲁政委:有助于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

本次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存款上限的提高,在为最终完全解除奠定基础,也是避免吸储困难。

来源: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