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目前已经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z ]1 i7 i% V9 Z1 n. R& i$ B, C7 \
- b! z5 O9 J( _* K. W6 I. x4 P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采取机构监管模式,即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性质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监管:金融类融资租赁企业由银监会监管,非金融类融资租赁企业由商务部监管。2013年9月18日,商务部出台了《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再次确认了这一划分。 : B% b5 F( ^( [+ Y& F1 y5 m f7 P/ \6 p% v
7 ~* t9 A( J* O9 [; B; G! `8 F
0 s0 z# o$ S) B+ c4 f: B. B8 B2 j
问题在于,前者是以企业主体为划分标准进行的分类,即基于融资租赁企业为金融类企业而使得银监会取得了其监管权;而对于后者,是以企业行为为划分标准进行的分类,即基于该企业从事的是融资租赁行为而赋予了商务部监管的权利。因此,上述监管模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样的划分标准及监管机制都是不合理的。' o* [: E' E2 K$ Z2 E. a8 U
0 X( t6 O/ g$ E* a& m0 f2 n6 V
再者,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是 融资租赁公司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的挑战。2012年,平安集团全资成立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引入了保险资金解决行业资金难题。# g( j7 g! _, b3 c, j' |, h7 M; A6 X) h
% Z( U5 q* `5 @; `$ X( S `2011年年底,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增加中长期资金来源,规避资金风险。支持融资租赁企业运用保理、上市、发行债券、信托、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租赁资产,创新融资模式。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 H1 d8 q& V" L$ B# j0 X#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