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暂停,2011年重启,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推进。虽然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规模上与发达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2015年底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仅占GDP的1%,而最近10年,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与GDP的比值均在50%以上。
资产证券化在西方发达发展得如火如荼,为什么在实践中却一直不温不火?
所谓资产证券化,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将贷款标准化为证券出售给公众的过程。
对于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扩大业务规模。所以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条总资产并不无限扩大,但盈利能力却可以持续增长的路径。对于投资者而言,资产支持证券不是单一品种证券,而是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创造”出投资者需要的特定证券品种,具有特定的到期日、偿付结构和收益率,满足不同投资者对期限、风险和利率的不同偏好。
正因为资产证券化对“供需双方”都大有裨益,该业务于1969年起源于美国后风靡全球。在美国,资产支持证券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债券类别,2014年末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占债券总存量比重超过25%。最近10年,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与GDP的比值均在50%以上。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暂停,2011年重启,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推进。两年多以来,虽然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规模上与发达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5年底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7178.89亿元,占债券市场规模不到2%,仅占GDP的1%,而全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占银行贷款规模仅0.4%。比规模小更严重的是,资产证券化市场萎靡,一级市场都是银行在参与,二级市场基本停滞。
所以有人说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为了完成监管要求的一场集体作秀,为了证券化而证券化,你发我买,互相“捧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控制证券化业务整体风险,监管层要求“证券化资产应以好的和比较好的资产为主”,“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
从供给方看,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大的功能在于将风险资产由表内转向表外。然而,目前正是经济的下行期,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需求不足。所以商业银行对于优质贷款宁愿持有到期,因为证券化过程不仅需要让渡一部分收益给投资者,而且把优质贷款转让出去,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替代贷款。
那么为什么前些年经济上行期,资产证券化也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在表外扩大业务的任务被银行理财产品履行了。
银行理财好比资产证券化的简化版,流程简单,参与方较少,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商业银行纷纷利用发售理财产品在表外从事信贷投放,并一度形成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
所以无论是经济上行期还是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始终都没有强烈的证券化动力。
从需求方看,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都只限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不允许直接投资证券化产品。而且,由于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互割裂,银行类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的绝对主力)被银行间市场垄断,这意味着大多数非金融企业也被排斥在投资者之外。尽管监管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可以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但由于市场上资产证券化产品普遍期限较短(资产池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平均值不到18个月),难以满足适合于中长期投资的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者的需求,这些金融机构的投资规模也十分有限。
2015年末的数据显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56.6%为银行机构之间互相持有,且少数资金充裕的大行交互持有现象突出。在国外成熟市场,银行、保险公司等构成了高级别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者,而对冲基金、私人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等构成了低级别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者。相比之下,投资者类型单一,投资偏好集中,风险并没有真正从银行体系转移出去。
由于市场存量规模小,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普遍较差,一级市场的投资者通常采取持有到期策略,二级市场交易基本停滞,难以培育出独立成熟的收益率曲线。没有二级市场流动性的产品,投资者必然要求流动性溢价,对一级市场定价带来一定的影响。2014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相对于同期限、同评级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券,溢价水平多在20~50BP。投资人宁愿买低评级的中票,也不愿接受高评级的资产支持证券,因为其缺乏流动性。发行利率定价偏高,与贷款利率的利差空间收窄,银行和中介机构盈利空间不大,反过来也影响了银行出售资产进行证券化的动力。
总之,正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缺乏由供需双方推动的、内在的启动动力,被动由政策推动着从审批到注册,从试点到铺开,才会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沦为资产证券化的“秀场”。
截至更新日期,金融市场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资信评级要求高企,在中短期内资产证券化业务前景会持续黯淡。【完】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