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辑 | RSS

 为什么对成功企业“临渊羡鱼”却不能率部“退而结网”?

 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难超越老板的人格魅力?

为什么高层已授权可是执行依然不能到位?

为什么很难打破“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管理魔咒?

为什么职能之间协同出现低效率?

为什么公司里总会有些不确定因素让老板夜不能寐?

我从事的是为本土企业提供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企业管理咨询事业,长期扎根在一线为企业家和企业提供服务,我觉得,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上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问题总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很多企业问题的根源往往存在于顶层,顶层的规则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成为新的政治名词(“顶层设计”在中共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我认为企业家们也应该用“顶层设计”的思维统筹考虑企业经营的各层次和各要素,统揽全局,追根溯源,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告诉我们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危机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许多中小型企业正处于成长与成熟之间,最有可能出现领导危机、内部秩序危机、控制危机。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注重顶层设计,以避免出现上述危机,在对未来趋势做出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把战略和利益分配挂钩,把战略与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挂钩,把战略与企业文化再造挂钩,才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顶层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性思考能力的表现。经营企业就是“取势、优术、明道、利器、强将和精兵”,十二字方针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大厦就不会摇摇欲坠。

怎样从顶层设计企业运营的机制呢?

首先,企业要确定一致认同、鼓舞人心的公司发展愿景和使命,实现愿景目标所需的积极的制胜战略,雄心勃勃的业绩目标。

其次,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高层管理队伍及高效的决策体系,形成总部和分公司之间“集权有驰、分权有张”的格局。

再次,确保公司经营安全,规避风险的内部控制模式,创造客户价值和充分发挥公司职能之间协同效应的程序,从不同角度履行职责的权责划分体系。

第一件事情:梳理战略

战略是从未来看现在。从要实现的未来愿景目标,来审视我们今天的经营管理行为!

为什么要做战略梳理?思考战略就是展望未来,体现公司发展宏图,设定部门经营目标。思考战略最能让最高领导聚焦经营态势,各级领导关注业务前景。思考战略就是一种对于经营活动的严谨分析,以竞争形势分析为基础,以外部因素变化作考量。思考战略是一种经营起点,每年集体进行审核,确保向前提升变化。

第二件事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体系设计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以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相互依赖的体制和机制。

董事会不是一个等级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职责和责任。他们就像“领导同盟”一样平等地开展工作,组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进行投票表决。公司管理层是一个典型的等级社会。组织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责任从而使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一般有三种治理结构的模式,每一种模式代表一种结构,决策机制都不一样。

法人治理结构 A模式:为传统模式,最高决策权集中于董事会,总裁为公司最高行政领导,向董事会负责,总裁负责审核公司整体战略、年度预算、审核批准业务计划、副总裁及下属公司总经理的绩效考核等。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日益复杂,这种法人治理结构,对总裁能力和知识面的要求会变得非常高。

法人治理结构B模式:注重集体决策、使用集体智慧。最高决策权集中于执委会,防止了由于经营规模扩大、业务复杂而可能造成的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现象。执委会对董事会负责,执委会主席通常为董事长,执委会成员原则上均为董事。执委会负责审核公司整体战略、年度预算、审核批准经营计划、绩效考核、为实现公司战略必须作出的资源分配等。这种模式决策效率较低,执委会被会议一星期一次拖累。

法人治理结构C模式:是由CEO负责监督落实董事会通过的各项经营决策,防止了由于经营规模扩大、业务复杂而可能造成的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滞后的现象。COO作为CEO的助手,负责公司的主营业务运营,一般由总裁兼任。总裁是仅次于CEO 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CEO、COO、CFO、CIO系列的出现是经理职能日益专业化的结果,其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效率很高。C模式为“财富500强”企业中的大部分所采用, 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治理结构。由于CEO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这种模式可能造成一言堂局面。

第三件事情:设计管控模式

一般来说,有三种管控模式可以供企业选择,分别是: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和运营管控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有它们的优点和限制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管理风格的评估选择最合适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是不区分业务领域地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模式。它适合赢利能力强,资金回收周期短的企业。选择财务管控模式的企业实际上是非常关注企业经营质量的模式。

战略管控是强调企业战略实施与经营计划达成的模式。它是一种非常强调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关注经营者水平提高的模式。

运营管控是追求市场份额增长速度最大化的模式。它在管理功能方面发挥到极致,对业务单位的后勤保障和行政支持方面表现出色。运营管控模式是非常关注劳动作业效率的模式。

有一家集团化的股份制企业,集团下属有子公司、孙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经营机构。对于项目部而言,基本上都是采取项目经理责任承包制这种经营模式,因此孙公司对项目部采取的是财务管控模式。而子公司对孙公司采取的却是运营管控模式,孙公司只抓业务,子公司的职能部门的作用很强大。对于各个子公司而言,业态不同,集团不干涉具体的经营活动,但在子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上是由集团把握,因此集团对于子公司采取的是战略管控模式。

第四件事情:组织设计与权责体系设计

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对资源进行一种系统性安排。不同的管控模式决定组织运作的形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模式发生变化会带来组织形态的变化。有时候,组织设计也会按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量体裁衣。一般来说,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等四种类型。

职能式结构是指组织从下至上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当组织需要通过纵向科层来进行控制和协调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事业部式结构是组织内部基于业务、产品、项目来划分成一些相对独立自主经营的单元,有时也称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当组织需要以适应和变革为导向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区域式结构是组织在不同的地区设立自主经营的分部。当不同的地区顾客的需求不同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矩阵式结构是一个组织的结构可能会同时专注于业务和职能,或强调业务和区域,而将职能式、事业部式或区域式结构进行组合所形成的结构。当企业需要通过纵向科层控制,由需要推进横向变革管理时,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很有效的。

权责体系设计往往是与组织结构设计同步思考的。权责划分不是审批程序,它是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的开展规则,标的涵盖面很广。权责不仅包含权利,而且包含责任。划分权责的目的是通过角色的界定建立管理秩序、提高执行效率。权责一般有六种:“提报”是一种责任,是指向上级或集体提出个人主张,必要时需要提交方案,对需求申报负责;“审核”也是一种责任,是指审核提报方案,报上级批准,对方案合理性负责;“批准”是一种权利,指终审提报的方案,并作出最终决定,对方案实施的风险评估负责;“执行”是一种责任,指当事人要去执行被批准的方案,对结果负责;“知情”是一种权利,是指知晓执行方案相应情况,对执行过程配合与协助负责;“监督”是一种权利,是指当事人察看有关部门是否按照有关标准和原则执行任务,并督促其完成任务,对合规负责。

如果一家企业把经营与管理中的大事小情件件都按照“提报”、“审核”、“批准”、“执行”、“知情”、“监督”六个方面去分配角色,那么这家企业的管理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把这种权责划分的方式称之为“六权分立”。

第五件事情:设计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

设计流程就是将执行任务中各成员岗位组织在一起分析与讨论,确定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每个接口的角色分工。各成员岗位参与越广,执行意愿越强;协议越一致,执行力度越强。因此流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多边协议。

流程设计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中心和以团队协作为中心的三角思维。好流程可以保证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减少业务流程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寻求风险降低和控制的空间。

做好这五件事情,企业这座大厦就有一个好的屋顶,即使风雨飘摇,也能有好的防御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租赁视界旗下网站:

融资租赁智库:www.tjrzzl.com/bbs

提供多个融资租赁所服务的行业领域频道,主动分享式交流,提供实践型技术讨论、专业知识交流、文献检索、科研课题规划等。

本网站内容涉及融资租赁理论知识和融资租赁业务、产品方面的信息和讨论,因此只面向融资租赁专业人士; 如果诸位是投资者,请退出此网页或咨询您的专业融资租赁投融资顾问。

关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