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辑 | RSS

20世纪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形成阶段,同样也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成熟的阶段。我们就按照时间的脉络总结一下这个过程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12年,罗伯特.蒙哥马利在其审计领域经典著作《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对内部牵制进行了系统定义;

1934年,美国发布《证券交易法》,要求证券发行人需要设计并维护一套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内部控制:协同的系统要素对管理层和会计师的重要性》,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

1953年,AICPA在《审计程序说明》中将内部控制分为两部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58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独立审计人员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中也确定了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内部控制“二元论”阶段;

1963年,CAP发布公告《审计准则程序》中针对1958年发布的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二项工作,针对审计人员对管理控制审计没有经验导致审计方法难以标准化且审计效果不理想等情况,CAP表示审计人员重点关心会计控制,而管理控制不直接影响会计记录,因此无需评价。

1972年,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导致的"水门事件"的发生,在后续调查的调查中发现众多美国公司在全球进行非法捐款和贿赂,所以在后续出台的《反海外贿赂法》即FCPA,要求所有的美国公司都要建立和保持健全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所以水门事件也被看做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985年,为了遏制日益猖獗的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美国的5家相关领域的权威机构联合成立了一个美国反财务造假委员会,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1988年,AICPA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55号:在财务报告审计中考虑内部控制结构》,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了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部分。其中,本次加入了控制环境的要素需要重点关注,这是在前期摸索的基础上,发现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生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条件不具备,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再完善也无法存活。至此,内部控制走上了“三元论”时代。

1992年,COSO委员会公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框架,也是一部对今天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件,这个框架作为此领域最具代表和权威性的框架,被全球多个借鉴和采用,并修订形成了当地国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中包括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此框架为蓝本起草形成的。此框架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也作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实施,旨在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也正是此框架,将内部控制分为了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改进”,从而将内部控制带入“五元论”时代。

从上述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得出来,先是出现了牵制思想,而后作为组织的审计内容的一部分被系统的定义和要求,我们之前的相关文章中谈过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在这就不在重复了,在审计职能的要求和推动下,又发展为今天专门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继而又发展孕育了风险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租赁视界旗下网站:

融资租赁智库:www.tjrzzl.com/bbs

提供多个融资租赁所服务的行业领域频道,主动分享式交流,提供实践型技术讨论、专业知识交流、文献检索、科研课题规划等。

本网站内容涉及融资租赁理论知识和融资租赁业务、产品方面的信息和讨论,因此只面向融资租赁专业人士; 如果诸位是投资者,请退出此网页或咨询您的专业融资租赁投融资顾问。

关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