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100%绿电供应、全流程零碳排放在这里成为现实。

据了解,零碳码头充分利用沿海港区优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特点,建设分布式光伏及风电项目,通过源网荷、风光储一体化,整体构建智慧绿色用能体系。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能源消耗百分百来源于“风光储一体化”系统。同时,以先进的作业工艺为突破,将传统装卸工艺与自动化作业结合,能耗下降17%。

“智慧零碳”码头是天津港探索低碳转型成果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天津港持续深化“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工程建设,铁矿石铁路运输比例达65%;大力推进使用LNG和电动新能源集卡车辆使用;优化绿色引航,对靠港船舶大力推进低硫油及岸电使用,2021年上半年,岸电使用率、船舶低硫油使用率均达到100%。

船舶排放控制和监测监管技术的进步也在倒逼航运产业链加快脱碳。交通运输部发布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建立全国船舶能耗中心,建立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检测、报告和核算体系,完善船舶能耗数据收集机制,实施船舶大气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参与航运业减排全球治理。

天津海事局副局长介绍,船舶作为海上移动的大气污染源,采用燃油快速检测单兵装备实施登轮监管存在监管范围小、监管时段窄、监管手段不够丰富等一系列局限性问题,监管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难题,天津创新了“陆海空天”一体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

“陆海空天”一体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即在码头建设固定式船舶尾气嗅探系统实施“陆域”盯防、以海事巡逻船移动式船舶尾气嗅探系统实施“海域”监控、以无人机搭载嗅探设备实施“空域”巡航、以船舶AIS定位信息实施“天域”跟踪,实现进出港船舶尾气监管全覆盖。

天津航运有关负责人说:“以前含硫量高的船舶,从船舶烟囱里排出的烟都是黑烟,现在我们航运公司每个月进天津港的船,都是低于0.5%的硫量,烟囱里排出的烟是非常清的。”

专家认为,尽管低碳零碳燃料技术是航运业减碳的理想解决方案,但这条脱碳之路还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比而言,船舶LNG动力技术发展较快,LNG动力船数量亦增加较快;甲醇燃料、锂电池动力主要适用于内河和近海较小船舶,尚不适用于大型船舶;氨燃料发动机和氨燃料电池仍处在研发或实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氨动力船舶投入使用;氢燃料船舶虽已有相关的船检规则发布,但相关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研发、完善。此外,低碳零碳能源在安全性和可供性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标准仍存在诸多不足。

建议,一方面需要依靠强制实施船舶能效准入制度,推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载重量、利用率等措施,降低燃油船舶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需要鼓励新增客船和吨级较小的货船使用蓄电池动力,吨级较大货船使用LNG动力等。同时,还需要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联合推进航运业装备低碳转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专项资金、绿色金融等多种方式推进低碳零碳船舶示范应用和零碳港口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