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装备融租

首页 > 产业融租研究 > 机械 > 工业装备

工业装备融租

工业4.0时代的竞争战略

2015-01-11  星期日 工业装备融租 胡权
对于工业4.0这个概念,移动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胡权有三个结论:第一,工业4.0的本质是德国产业界期望重新找到制造业的市场定价权;第二,制造企业主要关注两个成本,一个是生产成本,一个是交易成本;第三,移动互联网初期融合的领域是消费市场,我们叫做手机应用,但目前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生产领域,大家可以称为工业4.0。如果用工业4.0的概念来解读小米案例,会产生不同的

本文节选自移动通信研究中心移动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胡权于2014年12月20日在《工业4.0高峰论坛——新常态与工业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

  对于工业4.0这个概念,移动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胡权有三个结论:

  第一,工业4.0的本质是德国产业界期望重新找到制造业的市场定价权;

  第二,制造企业主要关注两个成本,一个是生产成本,一个是交易成本;

  第三,移动互联网初期融合的领域是消费市场,我们叫做手机应用,但目前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生产领域,大家可以称为工业4.0。

  如果用工业4.0的概念来解读小米案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互联网领域,小米的创新被称为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代替传统的实体渠道或者多级的销售渠道。从工业4.0的概念来理解,小米在手机生产制造的多个产业环节中实现了价值优化,它主要改造的是销售这部分价值链环节,小米这种工业4.0思维是能够降低成本的,这促使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了新的定价权,因此它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以下是胡权的演讲全文:

  胡权:大家好,我是移动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胡权。

我们过去十多年做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消费和生产两个维度去分析,消费维度主要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生产维度有不少概念,以前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物联网或者智慧城市,现在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4.0,移动互联网实验室进行了跟踪。对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本人认为其本质跟物联网等概念是相通的。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想结合竞争战略这个视角谈谈对工业4.0的理解。

  刚才工信部的安司长从产业政策的角度谈了工业4.0,我们接触企业比较多,为大量的工业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对这些企业的理解稍微深刻一点。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我们发现企业的关注点是竞争优势,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其本质会体现为定价权的获取,如何通过工业4.0的方式获得定价权才是企业真正想达成的目标。

  对于工业4.0这个概念,我们有三个结论:第一,工业4.0的本质是德国产业界期望重新找到制造业的市场定价权;第二,制造企业主要关注两个成本,一个是生产成本,一个是交易成本;第三,移动互联网初期融合的领域是消费市场,我们叫做手机应用,但目前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生产领域,大家可以称为工业4.0。

  本次演讲主题分三个方面,分别是工业4.0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工业4.0战略和实现工业4.0的战略路径。

  工业4.0时代的价值创造

  我们先来谈《工业4.0时代的竞争战略》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工业4.0的价值创造。大家知道,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围绕价值创造开展的。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价值创造来看,工业4.0的核心价值更多体现为成本、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改善,这些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导地位。我们看到小米、三一重工、华为等企业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这些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定价权。

  制造企业有两个成本,一个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制造业的企业来讲很容易理解,通过购买生产资料,然后通过生产制造,再把它销售出去,在整个价值链活动过程中,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会产生了价格差,这是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体现,因此生产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但企业还有另外一个成本,那就是交易成本,有一门学科《交易成本经济学》就是谈这个问题的。交易成本实际上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以企业边界来看交易成本,在企业内部发生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那就是内部交易成本;如果企业与其他公司进行交易,这种交易产生的成本就是外部交易成本。当内部交易成本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外包来降低成本,例如小米等手机企业,它们自己不生产制造手机,它会让外部的公司帮他制造,原因在于他自己要搭建这个团队后,并通过建设工厂来做这个事情,成本是非常高的。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本质上是把互联网加到智能制造上去了,也就是所谓网络型的制造企业。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来解释工业4.0的概念,如果企业在组织生产的时候,可以形成制造网络,这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德国提出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s),本质上就是通过信息化方式或者工业4.0方式,整体提升企业集团或者产业集团的竞争优势。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核心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这对于德国的工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很大,从一个来讲体现为竞争优势,对产业来讲就是产业竞争优势了。

  如果用工业4.0的概念来解读小米案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互联网领域,小米的创新被称为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代替传统的实体渠道或者多级的销售渠道。从工业4.0的概念来理解,小米在手机生产制造的多个产业环节中实现了价值优化,它主要改造的是销售这部分价值链环节,小米这种工业4.0思维是能够降低成本的,这促使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了新的定价权,因此它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本人曾经给《清华管理评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新竞争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设计》,这篇文章是解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和基本商业模式的。在这篇近一万字的文章中,本人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个驱动力:一个叫做融合,另外一个叫做开放。对于工业4.0时代来讲,这两个驱动力仍然是适用的。

  以企业边界来看,如果我的价值创造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部分价值创造跨越到了产业价值链的其他企业,这就是“融合”的场景,一些媒体把这种情况称为“跨界”,我自己倾向于用“融合”的概念,因为“融合”更体现“你来我往”之意,跨界似乎有侵略的意味。对于第二个驱动力——开放就容易理解了,不过开放似乎在美国比较多一点,特别在硅谷那边。对的企业来说,目前不太容易掌握到开放的方式,怎么开放还能赚钱?像腾讯、阿里巴巴以及百度这些公司也在尝试。工业制造型企业做开放比较困难,实施开放策略的企业需要把自己产业链条上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分享给产业链的其他合作伙伴,因此,融合、开放本身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演变。

  企业的工业4.0战略

  接下来我们谈《工业4.0时代的竞争战略》的第二个方面。从价值创造上来讲,每一个企业从各个环节都希望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还希望把这个价值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面来,这样自然就会产生竞争。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工业4.0的战略应该怎么做呢?

  刚才安司长谈到了其企业的规模与范围的问题,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商业历史学教授钱德勒,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规模与范围》,通过研究欧洲以及美国的工业企业近一百年的历史,大量的产业及企业统计数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规模与范围才能帮助企业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其他类型的竞争优势来源,一般不容易形成持续的市场领导地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市场的定价权。德国工业产业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非常强大的,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德国不少工业产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通过了各种方式把一些产业转到美国自己那里去了,后面伴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德国、日本都想尝试进入这块领域,但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所有以及企业,都在追求竞争优势,因为拥有了竞争优势,以及企业都有了市场定价权。

  一个的竞争优势体现为产业在全球有竞争力,这会体现为价格成本比较有优势,最终才能形成市场领导地位。从全球制造业数据对比来看,制造业利润水平普遍较低,但是普遍较低并不影响GDP的增长。为什么比较低呢?一方面,我们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是特别高,其次,我们的产业链的整合也不够,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制造业全球性的竞争力不够强。不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以及数字工厂改造,也就是实施工业4.0的方法,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

  最近刚从一家超过一百年历史的制造企业那里回来,我们是去给这家百年企业做信息化战略规划。在跟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及领导班子沟通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选择什么概念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两化融合还是工业4.0,只要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他们都是欢迎的。从企业的经营来看,特别是在的市场争夺上,同行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这样的状况。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强调,制造企业的主要挑战是压缩成本,制造企业生产制造工艺还很难做到差异化,因此只能在中低端制造领域进行竞争,这才是我们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现状。

  我们的研究及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明确的,制造企业可以以工业4.0所描绘的前景为目标,分阶段系统的实施各项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这也会为制造业带来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不过,企业在制定工业4.0相关战略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来推动呢?这里有一个图示,包含了制造企业在推动工业4.0战略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对竞争战略的选择,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只有少数具有独特工艺或生产制造技术的企业才可以选择差异化战略;其次,企业在确定了竞争战略之后,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形成与战略匹配的组织体系;然后,企业要根据竞争战略选择以及最后确定下来的组织体系,设计一个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这样才可以促使公司的经营目标落地;最后,结合到我们谈的工业4.0(也就是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钢化”相关设计,从而体现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实现工业4.0的战略路径

  上面我们谈了《工业4.0时代的竞争战略》的两个方面内容,接着我们还需要回答企业决策者所关注的工业4.0实现战略路径问题。我们在跟企业领导沟通的时候,他们大都对工业4.0非常感兴趣,因为工业4.0的概念比较新,也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4.0怎么看都比1.0、2.0、3.0高级,但企业在实施工业4.0战略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战略路径。

  对于工业4.0的战略路径来讲,它主要体现为从生产型制造转化成为服务型制造的过程。我们很容易理解,现在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例如感应器等),为客户工程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例如,对于提供桥梁建设的企业,以往只能通过定期查勘才可以判定这个桥梁的钢结构是不是老化了,需不需要进行更新或者加固,但现在你可以通过工业4.0的技术,例如在生产制造的时候,就加上一些感应器,这个制造企业就可以在工厂监控这个桥梁的使用情况,是不是需要派人去维修。美国GE公司为飞机提供零部件的时候,就可以在全球跟踪其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如果有潜在风险,是可以提前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这些案例都显示以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可能性。

  除了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战略转型,还可以考虑从信息化技术的单独应用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目前机器人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业化,如何结合到信息化,也是制造企业应该考虑的。

  第三,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可能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企业小米跑到印度去,就面临国际企业挑战其知识产权问题,移动互联网实验室也了解到,一些工业制造企业,在国外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因此,制造企业必须考虑自主创新的问题。

  第四,低端产品如何向高端制造转型。在工业化发展初期,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实现低成本优势,制造的确席卷了全球,但是当制造企业打算进入到其他领域时,我们发现成本再低,也会随着我们的发展,人工及环境保护等成本不断上升,目前制造业的成本跟东南亚相比已经不具优势了,这会对我们的制造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我们GDP的增长以及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可以考虑转型,往高端制造发展。

  第五,怎么把产业聚集变为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的概念是零散的方式,集群实际上考虑到这种生态圈或者生态链的理念,这是一种持续发展及持续竞争优势的考虑。最近跟一位硅谷的朋友聊天,他们想在深圳找加工厂制造高端路由器,因为他们没有法子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找到这么完整的IT制造产业集群。例如,在越南也有电子设备的制造加工厂,但他们提供不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的。因此,我们在某些中高端制造领域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诸如华为所在的深圳就是一个电子设备的世界工厂,这已经不是完全低端的市场了。

  最后一个方面,企业应该促使粗放管理往精细化管理方向走。刚才提到的那家百年制造企业就有类似的问题,他们在进行万亿投资的时候,产品是供不应求的,但整个内需饱和趋势逐渐明显,制造企业必然要走向海外,这就会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个时候,粗放型的管理不太适应新的竞争要求,因此必须往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型。

  制造企业大都可以通过以上提及的六个方式去推动工业4.0的实现,但实施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不宜一步到位工业4.0

  我们来看一下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对制造企业的一些研究成果。目前大多制造企业处于发展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谓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需要加强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虽然的工业化发展很快,但比起传统的工业大国及强国,我们的制造业寿命实际上还是比较短的,企业在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相应的一些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和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到位工业4.0,本人认为有可能吃不消,之所以这样讲,不仅仅是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可能还不到位,我们从不少制造企业客户的调研中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在跟一些制造业的客户管理层进行沟通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期望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标杆案例,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三一集团作为案例。三一集团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制造企业,经营业绩不错,开拓国际市场也颇有心得。实际上,早在2007年,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就关注到了数字化工厂的概念,2009年,三一集团首先在起重机事业部引入数字化工厂进行新产业园规划,并获得成功。通过数字化工厂的成功应用,起重机二期基建周期相对于一期缩短了50%、降低设备投资4000余万元、降低基建成本100多万元、厂房设备空间占用率提升了14%、物料库存占用率降低了11%、大件物流路线缩短了15%、仓库日配送减少570多次。据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自己透露,当三一集团了解到德国明确提出工业4.0概念之后,三一集团也随即跟进工业4.0相关技术,并在前几个月聘请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为三一重工做全面的流程型企业改造,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业化及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展望和建议

  最后本人对工业4.0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目前关于工业4.0的概念很热,但建议大家在讨论工业4.0这个概念的时候,不应该只盯着它的技术,因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企业要从工业4.0获得价值,还是需要在生产经营方面产生效果。我们的经验显示,企业CEO在关注一个新概念带来的好处和价值的时候,大都期望这些新技术或者新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把它称为市场定价权。如果有听众比较了解前面提及的三一集团,就应该知道他们一直在跟全球的制造企业争夺市场定价权,其实这也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回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计算机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当时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欧洲和日本都看到了这个机会,也想发展本国的计算机产业,因此纷纷提出各自的计算机产业战略,但最后结果是,除了日本在小型机上略有成就外,其他的大都成为了输家,计算机产业几乎被美国一个垄断,不仅仅是CPU是英特尔生产的,操作系统也是微软提供,个人电脑的主体架构也主要是IBM建立的,其他几乎都是消费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和产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这跟当时欧洲诸国和日本主要由推动计算机产业不无关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参与这些计划的企业大都期望从获得支持,而不是真正想参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这一点跟我们前些年推的两化融合有点类似,现在大家在推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概念,期望不要出现仅仅为了补贴而上马相关项目的情况。

  总的来讲,本人对工业4.0持有明确的观点,一是建议对工业4.0的概念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应用,不应该只简单从技术角度去认识,还应该结合到经济学的视角,例如本次演讲的主题市场定价权;第二是企业在具体落实工业4.0相关技术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甚至于还应该借鉴德国及相关机构的经验,它们通过网络制造大学等在线教育努力传播其理念和技能,真正让工业4.0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