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视界 首页 > 融资租赁研究 > 租赁研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融资租赁“跑马圈地”时代已终结

反馈  2015-01-13 01:27:10  第一财经日报

是不是真的结束定论尚早,不过迟早都要结束的,那么问题来了:然后呢?难道细分行业真的已经结束,或者在的一些强有力的公司,不管什么细分都能直捣黄龙?值得经营者思考。

Img406422571.jpg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行业注册资金约为4040亿,比上年底的3060亿元增长980亿。然而,看似蓬勃的增长数字之下,是业内人士对项目的谨慎和对市场的担忧。“只有市场大环境成熟了,法律法规都完善健全,融资租赁才会真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招银金融租赁”)副总裁刘卫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

市场利率下行 行业亟待创新

第一财经日报:利率下行已经成为趋势,面对越来越小的利差,租赁公司如何从这样的市场中赚取利润继续保持业务增长?

刘卫东:贷款利率下行已经是大趋势。现在银行和租赁公司都面临利差渐小的问题,造成利润减少。以后要加大不消耗资本的中间业务来补充利润。对租赁公司而言,除了加速资产的流动性来赚钱以外,还需要发展中间业务来增加收入。

日报:招银金融租赁在中间业务上有什么自己的独特创新?

刘卫东:招银金融租赁在两年前率先推出了“租赁易”业务平台,引进了几十家融资租赁公司,推荐一些不同于招银金融租赁自身风险偏好的项目,一旦有公司形成意向,我们会带领它们做项目评估、尽职调查,甚至设计交易结构等等。利用这样的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这样的平台可以赚取利润,又不消耗资本。

现在我们也在试图将信托、私募基金等机构及其产品纳入这个平台。创新产品一定是建立在多产品的融合上的。如何开发出一个交叉混合型且利于各方的产品,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今后行业的大发展,应该都是这样的。

产能过剩 全球战略布局

日报:2014年以来整个政策都在鼓励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从到地方都频出优惠政策。你如何看待行业的前景?

刘卫东:行业成立之初,大家都为了把规模做大快速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跑马圈地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大家都到了一个转折期,已经是从规模导向进入盈利导向的时期,粗放性经营已经到了需要精细化经营的时候。

现在产能过剩,只有通过国外市场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也在号召企业“走出去”,公司要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面对全球化的市场。

日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招银金融租赁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刘卫东:招银金融租赁一直在探索国际化。一是跨境租赁。我们率先实践出服务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租赁产品,成功做出了大型设备跨境租赁模式,目前推进工作已经从非洲延伸至欧洲、亚洲等多个区域。现在最希望的项目是可以配合企业,把高铁送出去。二是大力发展目前国际上最成熟的融资租赁产品—飞机和船舶。我们未来会在境外成立子公司专门做飞机和船舶业务。

行业环境仍需改进 借力资产流动盈利

日报:招银金融租赁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有什么创新举措吗?

刘卫东:在目前没有设备二手交易市场的情况下,我们会把租赁资产流动起来。将没有必要持有到期的资产,通过买卖盈利,通过资产流动性赚钱。卖出旧有资产的同时,又可以腾出资金来做新项目,有可能比旧项目更有利润。

但在目前,这项业务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政策障碍。租赁行业2012年施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在这之后形成的租赁资产,买卖过程中存在租金的增值税发票谁开具的问题。如果租赁资产卖给租赁同业外的金融机构,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目前尚未施行营改增,就会造成租赁资产买卖交易的障碍。特别是鼓励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此,我也想第一时间来呼吁相应部门能认真研究和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建议仍由出卖方继续为承租人开具租金的增值税发票。

日报:你认为租赁行业目前的环境还有哪些方面亟待改进?

刘卫东:真正适合做租赁产品的环境有两个条件。第一,有设备登记体系。第二,有设备二手交易市场。现在的登记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手市场也不发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设备登记机关,一个设备没有登记,很容易“一女二嫁”,甚至“一女多嫁”,造成行业混乱。像美国、日本等国的租赁行业,它们采取公示的方式,有自己的公示平台,一个设备一旦租赁,就会去公示平台公示。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



原文链接:https://www.tjrzzl.com/fl/l/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