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零部件中英文对照(通用版)

[复制链接]
1581 0
1.车架 Frame



头管 (head tube)

上管 (up tube)

下管 (down tube)

立管 (seat tube)

后上叉 (seat stay)

后下叉 (chain stay)



车架大多采用节构最稳定、最解省材料的菱形,选购自行车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车价的大小是否适合骑乘者的身高和比例,一般是以车架立管的长度来标示尺寸,立管长的上管也越长,就适合高个子。若是以夸下距上管的距离来量测车架是否合身,量测时人跨着单车上管,脚底平采地面,一般休闲骑乘时,跨下距上管约 1~2 英吋,较激烈操控时的距离应在 2~4 英吋。车架是自行车的主体,主体对了再论零件的优劣。





2.前叉 Fork



前避震器 (front suspension)

前叉肩盖 (fork crown)



叉具有操控前轮的功能,还能吸收从路面传的震动,公路车多采刚性前叉,再将叉端部位设计成弧形,也就产生偏位 (off set) ,登山车加装有弹性的避震前叉,以应付恶劣路面更猛烈的震动,同时维持轮胎的贴地性,保持前轮的操控性。避震前叉又有连杆式和溃缩式两种,登山车大多采用浓缩式,连杆式则用在小轮径车为多。



3.轮组 Wheel set



轮圈 (rim)

花鼓 (hub)

辐丝 (spoke)          



轮组包含花鼓、辐丝、轮圈,花鼓要能尽量减少内部摩擦阻力、并能禁得起采踏时的强大扭力 ; 而辐丝要有足够刚性,使花鼓与轮圈结合性更好,转动时能直接带动轮圈,会利用抽丝的技术将辐丝抽成粗细不同的几段或作成扁辐丝,还能减经重量与风阻 ; 同时轮圈结构要能承受径向冲击,且保持正圆无偏摆。轮组要能发挥速度上的性能,要件就是重量轻、刚性好、花鼓转动滑顺度高。



4.轮胎 Tire



内胎 (tube)

汽门嘴 (volve)



车辆前进与停止主要靠的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轮胎胎纹影响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关系到车子的磨擦力和循迹性,登山车需使用宽大的巧克力胎,以增加崎岖路面得抓地力,公路车要用能减低磨擦力的公路胎及更高磅数的胎压 ; 汽门嘴有分英式、美式、法式三种,法式汽门嘴泄气快速方便。



5.坐垫 Saddle



坐垫结构分成坐垫壳、坐垫底架 ( 座弓 ) 、补强片、垫料和表层,坐垫支撑身体大部分重量,最容易造成压迫与摩擦,不同车款需使用不同形式的坐垫,如登山车必须容易跨坐,且不易疲劳,公路车则须尽可能减少摩擦阻力,因而外型较细长。旅行车坐垫要有支撑点及长途骑乘的舒适性,另外针对女性骨盆腔较宽,坐垫后半部就设计得较宽,并且能减轻压迫感,可根据坐垫所标示的用途选用。





6.座杆 Seat post



座杆连接坐垫与车架,支撑来自坐垫的全部重量,可见座杆的强度有多重要,尤其登山车若使用管壁太薄的座杆,可能会禁不起跳跃冲击而折断,座杆会区分用在登山车或公路车,两者不可混用。部分公路车座杆为了减低风阻作成流线造型,甚至与车架是碳纤维一体成形的。



7.座管束 Seat post clamp

座管束紧箍住车价与座杆,快速释放 (quick release) 功能可以方便升降座杆长度,以调整坐垫高度。







8.手把 Handlebar



握把 (handlebar grip)

副把手 (bar end)

休息把 (rest bar)



手把承受冲击时部份身体重量下压力量,而在重踩加速和爬坡时,又承受手用力将手把拉向胸部的力量,刚性与耐疲劳的要求自不在话下。车把依车种功能不同而有很多造型,公路车多使用下弯把。登山车加装副把手,对爬坡有不错的效果,旅行用车也可加装副把手,变换骑乘姿势兼休息。





9.车头碗组 Head tube



是装在头管上下两端的轴承零件,以固定前叉转向管,并能提供转向活动。车头碗组依头管管径使用内嵌式化或外露式,它必须固定妥当,避免前叉转向管摇晃。





10.竖杆 Stem



竖杆具备承受踩踏的反向力量、操控行车方向以及保持平衡三大机能,形式有插入式 (wedge type) 、直接锁紧式 (bend type) 两种,前者大多使用于舒适车或城市通勤车,后者则搭配无牙式前叉,使用在较高级的登山车和公路车上。竖杆又有长度和角度上的区别,一般登山车常用竖杆长度在 6~ 14cm ,角度在 0 ° ~40 °之间,公路车竖杆长度在 9~ 13.5cm ,角度介于 0 ° ~17 °之间。





11.变速拨杆 Shifter

变速拨杆帮助控制变速器变速,拨杆式变速器使用拇指与食指控制进退档,旋扭式则是利用转动握杆上的机构还控制,变速拨杆与变速器档速须相配合,以精确控制变速器换档。





12.前变速器 Front derailleur

  后变速器 Rear derailleur



变速器的关键在于精准,又能禁得起频繁的变速,目前市面上的变速器大多是利用变速拨杆拉动钢索,使变速器导杆左右移动,链条就能升降到不同档位,它提供更多档位选择,以维持踩踏节奏。根据前后齿盘数搭配出多个档数,如前三后八的齿盘组合,就可搭配出 24 速档位,登山车多为 21 、 24 、 27 速,公路车多为 18 、 20 速。





13.大齿盘组 chainwheels set



齿盘、曲柄 (crank)

五通主轴 (Bottom Bracket俗称BB)



依据骑乘姿势不同,车手施加于曲柄的压力是其体重的 3 倍,同时也要能承受站立骑乘的身体重量,显示曲柄及五通主轴的质量与耐用度都须特别注意。重力踩踏会摇晃的 BB ,会减低踩踏的效益,齿盘与曲柄要考虑到刚性与重量,减轻踩踏负担和有效传达力量。





14.后飞轮 Freewheel/cassette



后飞轮式多片齿轮的组合,再用变速器控制链条在各齿轮间跳动,以达到变速功能。后飞轮与大齿盘同样承受了强大的踩踏力量,结构的强度和材料的刚性最重要,大部分使用钢材制造,较高级的飞轮使用钛合金,可以减轻重量。





15.链条 Chain



大盘与飞轮间由链条带动,链条需配合变速档数,选用不同厚度的炼条, 8 片以下后飞轮的炼条就无法使用在 9 片飞轮上。长期使用后,链条会因拉撑与磨损而稍微拉长变松。也有设计成皮带转动或轴带动的自行车,但多使用在城市通勤车上,需要较重度骑乘的自行车还是以链条为主。





16.煞车阻 Brake set



煞车拉杆 (brake lever)

煞车管线 (brake cable)

煞车夹器、煞车卡钳、碟盘 (disk)



煞车有分车圈式煞车、鼓式煞车、碟式煞车。煞车必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操控性,它直接维系到骑乘者的人身安全。煞车的作动原理是藉由抑制车轮转动,使轮胎对地面产生摩擦力,以达到减速或停车的效能,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力,一个是煞车器内部机件间的摩擦力,另一个是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这两个摩擦力缺一不可。





17.踏板 Pedal



踏板是双脚直接施力的地方,骑车时应将足底最宽的部位踩在踏板的轴心上,这是最舒适最有力的踩踏位置,如果是卡式踏板,必须调整和足部的自然旋转角度一致,利用卡式踏板江角板与膝盖导向正前方,卡式踏板可以增加踩踏效率,但须先适应后再正式使用。国内厂商也设计出向外倾斜 2 °的人体公学踏板,符合外八的姿势有效避免膝盖伤害。





18.后避震器 Rear suspension



后避震器是利用杠杆原理,由避震器吸收地面的震动,加装后避震器的自行车车加需设计一连杆组,如此将影响到它的刚性,且避震器与避震连杆将增加制造成本和车重。ㄧ个好的避震器系统利用连杆作动原理与避震器本身吸震功能,增进自行车的操作性与舒适性,且不干扰自行车其它方面的表现。







19.快拆 Quick release



快拆是意大利的车手 Tullio Campagnolo 于 1927 年发明的,可以方便骑乘者组装和调整车辆,常使用在车轮轮轴、座管束、折迭车架或行李架,以轮轴快拆而言,只要释放快拆轴心,就可以轻松卸下车轮而不必依靠任何工具。前轮轴快拆依花鼓形式而有两种尺寸, 20mm 和一般的 9mm , 20mm 粗快拆轴心大多使用在 FR 或 DH 车款。





20.其它:水壶架、车灯、车铃、行李架…



除了基本结构,自行车可再加奘其它配件,但加装这些配件应掌握几项原则 : 不影响整体结构完全、避免不必要的重量负担、能增进骑乘乐趣与安全。
有志和有钱者事竟成<諺>志さえあれば必ず成功する
搜索

研究报告

更多

社区同学

更多

客服中心

Admin@tjrzzl.com 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加入QQ群组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运营理念
注册说明
获取硬币
服务说明
社区规范
免责声明
账户安全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