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资产证券化是什么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本文要点:资产证券化(ABS)是近两年资本市场的热搜词汇之一,关注资本市场的读者对此都应是耳熟能详。但“ABS”到底是什么?它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笔者作为ABS业务的参与者,通过此文向“外行看热闹”的读者做一个深入浅出的介绍。

今天我们所讲的“ABS”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简称(而非汽车的“防抱死系统”)。“ABS”一词,既可以做动词使用(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即指“企业将其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也可以做名词(Asset Backed Securities),即“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

通过简单的描述就可以比较好的理解何谓资产证券化:拥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企业,通过将其现金流出售给具有资格的独立第三方("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而实现资产的提前变现,而SPV购买现金流的资金由其向公众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从而将企业的未来资产进行了提前变现和转移分拆,进而满足了企业的融资和风险释放的需求。

举个例子,土豪小明开展了一笔主营业务,每个月坐收一万块,但小明现在又有个好项目,需要10万块的投入。如果等小明十万块赚到手,需要小明不吃不喝等十个月,小明不高兴。于是小明将自己的主营业务未来一年的所有权(理论价值12万元)打个折10万块卖给了另一个专门做SPV的小方,小方将这笔生意的收益权(理论价值12万元)拆成了一万份,以10块钱一份的价格卖给了一万个屌丝,以后每个月收到的一万块钱将均分给这一万个屌丝而不再回到小明或者小方手里。在这个例子里,土豪小明融到了资,屌丝投资者买到了理想的投资产品,满足了资金方和资产方两端各自的需求。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简化以便理解的例子,细心的读者可以很快发现其中的一些漏洞(比如SPV小方为什么要做这笔买卖),这些细节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做更深入的分析。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最初起源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经过了迅猛的发展,到现在ABS包括其衍生的MBS等相关品种已占超过美国债券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成为第一大券种。在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资产证券化业务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端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大陆地区对于ABS较正式的尝试始于2005年,中间经历了因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度发展而直接导致的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危机而中断了四五年,直至近三年这项业务才又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又开始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魅力存在于诸多方面。从发行方企业的角度上说,资产证券化提高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了企业的风险资产,增加了企业管理资产负债表的手段。且相比于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模式的优点直接体现在融资成本的降低上。资产证券支持的投资者,起码从理论上,更关注的是企业已经出售给SPV的现金流资产而不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这就决定了拥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进行融资的成本会显著低于关注企业资质的银行发放的贷款。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说,资产证券化将社会的存量资产盘活,同时将存在于某一产业链条之内的风险释放,转移到了广阔的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消失不见,对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符合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出的“盘活存量”的要求,也正是为什么近两年在宏观经济增速连续下台阶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被重新摆上了一个重要位置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的分立格局

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形成了由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由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两大分立的格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人为受银监会监管的银行、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其指定的SPV为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而发行场所为银行间市场,整个业务由央行和银监会进行管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人为除上述金融企业之外的一般工商企业,其指定的SPV为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专项计划,发行场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整个业务由证监会管理并由交易所履行相关的审核等职能。

形成这样一个分立局面的历史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金融业分类监管的现状导致,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资产证券化从业人员对此有诸多吐槽。尽管舆论经常呼吁统一资产证券化市场有利于此业务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两大格局融合的迹象(比如2014年平安银行的某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在上交所上市),但短期内真正将这两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监管上合二为一仍不现实,从业人员也必将长期分类应对两种业务的不同业务要求和业务流程。

为什么关注资产证券化

因为它在发展空间巨大,且终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目前的资产证券化大致处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各类ABS品种以试点的形式陆续出现,而顶层设计层面的法律法规,包括SPV的法律定位、相关的税收、会计等配套政策,仍亟待出台明确。在目前银行信贷占融资渠道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下,根据国际经验,企业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手段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而银行间体系的大量存量信贷资产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转移到银行间之外,从而大大的释放了信贷体系的不良资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对投资者而言,资产支持证券根据其背后基础资产的资质状况的不同,可以衍生出大量不同风险收益的证券品种,可以满足投资者对不同期限、收益和利率偏好的需求,极大了丰富了投资手段,这种灵活性和多样性是其他金融技术所难以具备的。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传统融资手段所不具有的益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将愈发显现。【完】

已有人阅读 | 作者:Jason秋实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